“目前整个打车软件行业都在烧钱,一些企业为能拿到融资,唯一出路就是在钱烧完之前博一把。”“打车小秘”总经理杨芸近日在上海表示,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打车软件行业的资源消耗战将在第三季度升级,市场预期会遭遇一轮新的洗牌。
逾五成人打车要等10分钟以上
打车难是城市交通病的一个集中反映。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53.77%的人打车需要等10分钟以上;另一方面,出租车的空驶率非常高,有时甚至能达到4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拥堵。
用智能手机实现招车的服务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这类应用越来越有效地解决了人们在高峰时段打车难的问题,尤其在交通问题较为严重的北上广等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约有近30款手机打车软件。仅在今年4月份,在安卓平台中国11家主流应用商店中,打车软件的总体下载量就超过百万。
“目前全国出租车保有量超过120万台,打车软件行业总体占出租车市场份额还不足5%,预计未来这一比例会快速提高。”杨芸称。
叫停加价,行业告别“野蛮生长”?
7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实施《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明确,打车软件可通过备案方式“转正”成为官方打车软件,并且可按照电召标准收费,即时打车收5元,提前4小时打车收6元。另外,官方打车软件不得嵌入商业广告,也不许加价。
随后不久上海市交通港口局也下发通知,明确手机软件服务商纳入全市统一电召平台、在出租汽车行业实行手机电召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条件。
根据规定,打车软件应与出租汽车企业或调度中心合作。同时,禁止的哥使用具有价外加价等功能的打车软件。此外,的哥专注电话抢单现象也被叫停,今后的哥不能再用手机与乘客直接对接。
“从政府出台的监管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其实对打车软件是持鼓励态度。”杨芸表示,虽然加价行为被叫停,但对打车软件厂商来说,目前加价的订单大约是10%左右,所以政策叫停后企业丢失的订单其实有限。
资源消耗战将在三季度升级
打车软件之所以在短时间内一拥而上,一大原因在于风险投资的幕后推动。目前,包括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打车小秘、大黄蜂等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成功获得融资。其中,打车小秘获中国宽带产业基金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嘀嘀打车获腾讯1500万美元投资,大黄蜂获晨兴创投数百万美元投资。
据业内人士介绍,打车软件厂商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占有更多司机资源和乘客资源,通常是通过补贴司机、优惠乘客、投放广告等手段来积累资源。
杨芸表示,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获取成本也将越来越高,以前每月“烧”300万元人民币,接下来可能就要“烧”500万元。受此影响,行业资源消耗战也将在第三季度升级,市场或将迎来一轮新的洗牌。
新华社(高少华 许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