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网友讨论地震是否和汶川地震有关,也有人提出定西地震就是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余震”。中国地震局专家表示,此次甘肃定西6.6级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中的临潭―宕昌断裂带上,属于这条断裂带的正常活动。该断裂带所在的南北地震带,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进入活跃期,随后的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表明其活跃度一直不减,目前仍处于活跃期。
震中历史上是地震多发区
据悉,有历史记录以来,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5次。最早的地震是公元前193年甘肃临洮6.5级地震,距离104公里;时间最近的地震是1973年8月11日四川松潘东北6.5级地震,距离178公里;距离最近的地震是1573年1月20日甘肃岷县6.8级地震,距离21公里;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654年7月21日甘肃天水南8.0级地震,距离121公里。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刘杰分析称,这次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中的临潭-宕昌断裂,这条断裂带历史上曾经发生过2次6级以上地震,说明它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能力。刘杰说,“1900年以来这条断裂的活动水平一直较弱,因此本次地震属于它的一次正常活动。”
至于此次地震的成因,他解释说,由于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原,而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向中国的北部俯冲形成,因此,此次的地震是由印度板块推挤造成。
“5·12”后南北地震带活跃
针对网民关于此次地震是否属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余震”的疑问,刘杰表示,此次地震所处的南北地震带自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就已进入活跃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的发生都显示出其活跃度一直不减。
刘杰解释说,汶川地震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引发了南北地震带中不同断裂带的调整运动,也让这些断裂带趋向于不稳定。以往的南北地震有十年的活跃期,所以现在处于相对活跃的时期。
中国地震局专家尹京苑赞成刘杰的说法:“地震的发生就是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产生破裂,汶川地震引发的破裂往北偏东一直延伸,此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就处于这个方位。”尹京苑解释,雅安离汶川很近,却和汶川地震无关,是由于雅安处于汶川南边,和破裂的方向相反,定西距离汶川上千公里,但是确实处在破裂方向上。尹京苑同时指出,据他估计,这个破裂的影响还未停止,可能会向山西、宁夏一带蔓延,至于何时能够达到新的平衡还未可知。
与川震处于不同断裂带
尹京苑表示,中国有记录以来一半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但是南北地震带的概念要厘清,“它不是真正意义的断裂带,而是由很多小的断裂带组成,是一块地震多发区域。只是中国许多断裂带集中在这一块,我们习惯上这么叫它。”他表示,汶川地震处于南北地震带中段的龙门山断裂带,而这次地震处于南北地震带北带(兰州-天水带)上。
“这种效应叫做‘库伦应力触发’,今年4月份的芦山地震,还有这次甘肃地震,都是这种效应引发的。”刘杰介绍,“但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跟这次地震所处的断裂带是不同的。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们是位于相同地震带上不同断裂带的相对独立的地震。”根据以往经验,南北地震带一般需要活跃十年左右,所以现在这个地震带还是处于活跃状态。
刘杰分析了今年7月发生地震的情况。往年大陆是年均20次左右5级以上地震,但今年到7月中国大陆接连发生23次5级以上地震,已经高于年均活跃水平,总体上来说今年中国的大陆地震比较活跃。
预计未来一周余震频繁
刘杰同时表示,预计本次地震震中烈度达到八度,可对房屋造成严重破坏。此外,由于当地经济较为落后,房屋质量一般,再加上地处山区,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地震将对当地造成较大损失。
根据中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截至22日20时,本次地震已经记录到余震441次,其中包括7次3级以上余震。“这次地震的余震活动是正常的。接下来一周内预计余震仍将比较频繁,发生5级以上余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刘杰说。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5.6级的余震应该是此次地震最大的余震了,之后基本不会再有超过5.6级的余震了,但5级的余震还难以排除。
刘杰提醒,灾区群众一定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一定不要在危房内居住,在开阔地带暂避时也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便于及时躲避次生灾害”。
影响范围超1.6万平方公里
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立即启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对受灾情况进行快速评估。评估显示,本次地震极重灾区烈度达到八度,影响范围约16340平方公里(按地震烈度6度模拟区域计算),主要涉及岷县、漳县、礼县、宕昌县、临潭县、卓尼县等区域;结合当地人口数据,地震影响范围内受灾人口约90万。
遥感地球所还完成了震区历史卫星数据的处理,对震前卫星数据实施了共享,最高分辨率2.5米。同时开展了灾害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目前遥感飞机已做好飞赴震区的各项准备。 见习记者 王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