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慧能的“肉边菜”
钟洁玲
  ◆钟洁玲

  心有味觉吗?为什么人们常说“心里甜滋滋的”或“心里不是个滋味”? 

  心没长嘴巴没长舌头,却有味觉。 

  这就是禅。 

  六祖慧能因衣钵之争而陷于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命悬一线。为了躲避追杀,他逃到广东 

  四会一带藏匿了15年。这15年之中,他与一群猎人一起生活。猎人以捕食山中猎物为生,是吃肉最多的一群。慧能感觉混迹于这群人中是最安全的,追杀者怎么也想不到在一群杀生食肉者中间藏着一个念佛食素不杀生的和尚。 

  慧能理解的禅宗是充分生活化的,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必抛弃现实生活去进行修炼。而且,修炼方式不拘一格,“吃、住、坐、卧都是禅师,无处不是禅,处处都是禅,修禅,学禅不拘形式,只要你心中念佛,学佛,行佛,你就是佛,心中有佛就能成佛。”于是,他把贵族式的静坐安心修禅转换为在“运水搬柴”劳作世间俗事中悟禅。把当时的贵族佛教改造为普罗大众的佛教。他还特别指出:“佛在心中,悟时众生是佛,迷时佛是众生。”所以,“求佛参禅无时,无处,无在。” 

  猎人叫他守网,他把落入网里的禽畜放生。在山里,猎人每天吃肉都是涮熟就吃。众人围坐一起,中间架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水沸了,把肉放入锅里涮一涮就大嚼起来。慧能不吃肉只吃青菜,但他从不张扬。在深山老林,只有一只锅,他不能提出更多要求。他默默地把青菜放入锅边,在肉汤里烫熟了再挟到自己碗里吃,他的青菜不可避免地沾上了动物的腥膻油脂,后人称他吃的为“锅边菜”或“肉边菜”。猎人问他:“你咋不吃肉哇?”他说:“我从小习惯了。” 

  吃这样的“肉边菜”或“锅边菜”丝毫不影响他的修行,反而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慈悲,外方内圆,既执守素食原则,又灵活应对。在“肉”与“菜”之间,做到了自净其心。 

  如今,在广东四会一带,老百姓逢年过节便打边炉,做一桌“肉边菜”,纪念慧能。打这样的边炉有大量素菜,但也不必避荤,骨头和肉作汤底是少不了的。等锅里的肉汤煮开了,便开始逐一地放入豆腐、豆干、面筋、萝卜、香菇、针菜、平菇、草菇、蘑菇、金针菇等菌类,最后是各式蔬菜。 

  后人评价慧能的最大贡献是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平民化。 

  这一切与他的出身、经历,尤其是躲避追杀、多年与猎户一起生活的种种磨难是不能分割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招聘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慧能的“肉边菜”
白兰
似虐之爱(二)
有礼
亲爱的路人
回到江南
无题(314)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慧能的“肉边菜” 2013-08-11 2 2013年08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