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医传人”
朱少伟
  ◆ 朱少伟

  在一个街心绿地,飘着一面杏黄锦旗,上书:“江南名医石氏正宗传人,医技高超,秘方灵验,专治一切内科疑难杂症。”“名医传人”突然出现,这里自然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杏黄锦旗下,一个看似六十余岁的老者身着长衫,手拿折扇,唾沫四溅地自我介绍:“我叫石宏,从十二岁起,就随祖父学医,深得真传。我原先在浙江一家大医院当副院长,退休了出来转转,顺便为病家解除病痛。我就按照现在医院著名专家特需门诊标准收费,每位三百元。求医的请上前来吧。”

  一位卖完西瓜路过此的市郊农民,听了这番话,觉得既是“名医传人”,收300元当然不能算贵,便走到石宏的小方桌旁坐下:“石老先生,我原来身板一直很硬朗,谁知近几月来老是胸痛,并且常出冷汗,这是啥道理?”

  石宏腔调很足地给瓜农搭了搭脉,接着又撩起瓜农的衣服在胸前揿了一会儿,便说:“你是胸肌损伤,血脉不和,只要服用我家祖传的‘补心益脾丸’即可治愈。”

  瓜农心想:到底是“名医传人”,几分钟就诊断出病因。他高兴地说:“那就请先生配药吧。”

  石宏从药箱里摸出两个塑料袋装的药丸说:“这是我们独家经营的用秘方配制的药丸,每袋三百元,两袋就按优惠价收500元吧。”

  瓜农一听怔住了:“这两包药丸这么贵,要500元啊?”

  “嘿嘿!”石宏甩开折扇摇了摇,慢条斯理地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嘛,要治病怎能舍不得花钱?”

  一阵凉风袭来,杨柳树枝飘荡起来。然而,街心绿地的空气却像凝固了,在场的人见石宏的药丸这么贵,未免有些疑惑:他会不会是自吹自擂,骗人家钞票?

  正在此时,有个老太挤进来,“扑通”一声跪到老者面前:“石老先生啊,前几个月我心肌梗死,几个大医院都治不好。吃了您的三颗‘补心益脾丸’,我的心脏就不难过了。后来,我几次寻找都未见到您,今天碰上了,我给您叩头,谢谢您的救命大恩,要不我早就去火葬场啦!”

  “啊,老太请起,为人治病乃吾辈天职矣。”石宏和悦地说。

  一旁的瓜农见状很感动,马上掏钱买下了“补心益脾丸”,他正要离开,被一位年轻人拖住了。年轻人掏出记者证亮了亮,然后对石宏说:“我是《医学报》记者,曾多次采访石氏后代,但从没听说其中有叫石宏的;再有,石氏向以伤科著称,并不擅长内科,你作为‘名医传人’却‘专治一切内科疑难杂症’,这该如何解释?”

  “这个,这个,我因为刚改过名字,所以别人不知道……”

  “哼,我看你还是到派出所去讲讲清楚,走吧!”那记者毫不让步,在场群众也齐声附和。

  在派出所里,石宏见无法敷衍,不得不交代真相:他这个“名医传人”原是浙江一个乡卫生院搞清洁的临时工,曾听别人提起石氏,只知是名医,却根本没搞清其主治什么病。他由于干活不认真被辞退后,便化装成老头,伙同妻子(就是那给他叩头的老太)辗转全国各地,以“名医传人”身份招摇撞骗;而那“补心益脾丸”是用药店出售的中药丸改装的,每颗仅价值几角钱,在一年多时间里,他俩一搭一档已骗到了十几万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上海周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市民文化节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名医传人”
戏 迷
宝宝会捣蛋
玄 机
帽哥
清官能断家务事
都市幽默
新民晚报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B14“名医传人” 2013-08-18 2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