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当代馆副馆长李旭希望更多普通参观者走进这个展览,他打趣道,希望此项当代艺术的回顾展览能让“三老”(老干部、老百姓、老外)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在当代馆底层序展,艺术家谷文达的《联合国》夺人眼球,作品均由谷文达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400万人的头发制成人发砖、人发毯和人发帘。他的“跨国”纪念碑作品将从不同国家收集来的人发混合在一起,成为民族的多元体,回应了更广泛意义上的主题,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类终将合并成“一种全新的民族身份”的展望。1993年,谷文达开始创作“联合国”系列作品,他自我定义为持续性的国际艺术计划。
《联合国》旁边,张洹作品《知天命》是一尊被毛皮包裹着的巨型雕塑,这个由大量人与兽的混合元素构成的身心肖像,以极其个人化的态度表达了当代人荒谬的存在感。
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后首个独立策划的大型展览,共有117人(组)参展艺术家,展出300件(组)左右。展览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展览分成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单元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分别是“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
李旭谈到,本想全面回顾30年来当代艺术成就,由于关税等复杂原因,藏在国外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品,无缘集结与观众见面。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切口窄的“肖像”展览。肖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用艺术作品对当代人的面貌精神的反映。“关心人的展览,一定有人关心。”
李旭表示,此展览几乎透支了自己所有的朋友关系,他期待这样的展览能够在知识界引发更多关于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纵深讨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上海当代艺术的地标,于8月17日 至11月10日展出该展览。展览只在上海一站展出。展览结束后,诸多天价的当代艺术展品将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