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个女人放在一起比较,不是件厚道的事。我曾在网上看到陆小曼与林徽因容貌大PK的帖子时心想两位当事人若活过来,大概也会哂笑。身为民国才女,她俩的心思原就不在容貌层面上。
若真要比较,窃以为林徽因拥有才华,陆小曼拥有才情。如同她们的美,林徽因是雕塑式的,笑容里有克制纠结,陆小曼是山水式的,清丽滟涟里有跌宕不羁。在对感情的态度上,林徽因是在挑选,更多运用理性,而陆小曼却是在选择,睥睨众生,身随心动。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这无关是非,只表达了爱情在人生中占据的比重差异。
历史常将赞誉给合乎女德的人,恶名由出位离奇活得恣意的女人来背。好在陆小曼在徐志摩离世后对世事更加淡远超然。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用两年学说话,用一生学闭嘴。那年她29岁。
倍受诟病的陆小曼一生中有三位男子对她至情至性。高级军官的前夫王庚深爱她,尽管深沉古板的方式不为她所喜。当年淞沪战事激战正酣,时任旅长的他只身骑摩托车出现在公共租界,军事地图落入日本追兵之手,导致阵地失守战局失利。原来那时陆小曼的第二任丈夫徐志摩飞机失事不久,他丢下战事,看望安慰身心痛苦的她……为此他被军事法庭判刑两年六个月,牢狱生活使他患上严重的肾病。在旁人看来,这次看望代价太大,但也许在他看来,惟有她平安精进,才能告慰爱的过去式,绵延爱的现在式,如此,分手也成了相守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因喜爱徐志摩而反感翁瑞午,以为他轻薄不堪,这是世人对情感的浅薄了。翁瑞午出身名门,擅推拿、戏曲、国画、古董鉴赏,是陆小曼的贴心知己。徐赴欧洲散心时,翁曾卖字画供他作旅途之资。徐飞机失事,又是翁去善后。陆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后完全倚赖翁瑞午生活,他对她精心呵护无微不至始终如一。为了供养她,翁瑞午将所有收藏悉数变卖。三年困难时期,他想方设法为她购买好点的副食品。收到香港亲戚的惠寄,他只留十分之一,九成皆送小曼。他临死前曾约两位好友见面,抱拳拱手郑重托付他们以后多多关照小曼,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如果这亦是爱,那么爱果真有无限可能性,不只激烈一种,更无需正名。
陆小曼曾说她与翁瑞午并无爱情,只有感情。这是灵性女子经历了不同常人的灿烂坎坷后得出的结论。在感情面前,爱情是流光,最易把人抛。疏狂荒唐苟且沉溺经历过,患难半生倾尽所有经历过,翁瑞午对她真是一如既往33年。时间是最公正的考官,1959年,陆小曼在家庭成员一栏中正式填写上了翁瑞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