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贫病父母辛苦供孩子读到大学,因无力付学费被孩子告上法庭——~~~
贫病父母辛苦供孩子读到大学,因无力付学费被孩子告上法庭——~~~
贫病父母辛苦供孩子读到大学,因无力付学费被孩子告上法庭——~~~
贫病父母辛苦供孩子读到大学,因无力付学费被孩子告上法庭——~~~
贫病父母辛苦供孩子读到大学,因无力付学费被孩子告上法庭——~~~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贫病父母辛苦供孩子读到大学,因无力付学费被孩子告上法庭——
“为学费告父母”凸显畸形亲情
凌寒
  含辛茹苦将孩子供到大学,结果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孩子的学费,父母竟然被孩子告上法庭索要学费和生活费,这个近日发生在连云港市的案件,经法院调解以孩子撤诉告终。

  明知道父亲生病母亲打工,家庭困难,却每个月要1000元生活费。不是想方设法减轻父母负担,反而不顾家庭状况盲目攀比;不是尝试做家教等方式养活自己,而是把父母诉至法院……一连串令人咋舌的现象后面,一个“未断奶”的大学生呈现在众人面前。无法想象,含辛茹苦、贫病交加的父母接到儿子的一纸诉状会是怎样的表情和心情。

  不能不说,这位大学生小柱是个矛盾体:他知道法律规定要保障受教育权,却不知法律也规定,已经年满18周岁的就读大学的子女,父母没有承担学费、生活费的义务;他知道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却不知子女对父母也有赡养的义务,选择性的诉求凸显畸形亲情下的盲点。

  “为学费告父母”虽是极端个案,但类似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家长一味迁就盲目溺爱,使得孩子经济开销方面成为了家庭的“主导者”,而奉献方面却是“负数”,文化分数和受教育程度很高,而关爱亲人和他人的“成绩”为零。

  大二学生,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更当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公民。法院经过调查发现小柱的父母确实生活困难,最终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此案以小柱撤回起诉而终结。然而,案件可以撤销,因为此次诉讼撕裂的亲情如何弥合?据报道,法院已将小柱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该院干警不仅为小柱捐助了全部学费,而且还派专人给他家送去了2000元。可以说,大家帮助这个家庭渡过了眼前这个难关,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意识地培养年轻人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这里的生存能力不仅指生活自理能力,还包括性格、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等。倘若小柱们不改变“父母就该如何如何”的想法,不认识到“为大学学费告父母”错误思想的根源,不懂得感恩和回报,而是一味依赖父母和他人来解决困难,实则是给自己营造了一个“襁褓”,既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耽误了精神人格的全面“发育”,再不矫正,恐将影响自己的一生。 

  北京青年报 (凌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目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为学费告父母”凸显畸形亲情
国人奢侈品消费“肥水外流”
垃圾堆上种的菜仍在悄悄上市
拥堵日在京单位可弹性上下班
案发前说起“吃药”和“欠钱”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2“为学费告父母”凸显畸形亲情 2013-08-28 2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