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速还高达20%以上,投资建设汽车4S店就像搞房地产一样,想不发财都难,只是规模小些。除了部分白手起家的经销商,有钱的投资人也纷纷进入汽车流通领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确实也有“一年内连本带利赚到钱”的幸运儿;各大车企为抢占市场,树立品牌,更是纵容渠道野蛮生长。盛博研究公司不久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市场汽车经销商总数不断增长,到2012年底已经超过两万家。
4S店大举扩张曾给消费者和厂家带来了实惠,然而在汽车行业微增长的大环境下,各大汽车品牌的竞争已白热化,今年经销商的销售量尽管有所增长,但经济效益却在下滑,利润进一步被压缩。今年7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发出警告,“经销商已出现全面亏损,这一点儿也不危言耸听。”
近期,因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而引发的市场恐慌席卷而来,汽车业各产业链都面临较高资产负债压力,而部分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机构都明显放缓了审批和放款步伐,汽车经销商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由于大多数经销商的资金链主要是与银行合作,用车辆合格证抵押贷款进行运营。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钱荒”,融资门槛提高,运营成本必然增加。
然而,依旧看好大盘的汽车企业依然出台极高的销售目标,大量给经销商压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称,“当前大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对经销商实际状况、内部管理的注意力不够,主要以提车等数据作为考核指标,渠道野蛮生长反映了中国汽车流通领域管理畸形、混乱的现状。”事实证明,汽车经销商野蛮扩张难以为继,渠道变革应及早提上日程。
业内把经销商增长模式分为两种,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靠提升管理水平、拓展业务链带来的增长为内涵式增长,靠扩张带来的利润提升为外延式增长。短期内,后者能带来资本迅速升值,但长期来看,内涵式增长才是经销商最终胜出的关键。因此,经销商4S店的模式一定要改,未来营销渠道将由多种模式并存。随着未来汽车销售渠道与国际接轨,4S店野蛮扩张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当然,这需要车企、经销商和管理部门协力合作才能有所改变。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