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双胞胎相貌相似,由此引出种种误会,这是戏剧小说常用的故事噱头。莎士比亚曾经在喜剧《错中错》《第十二夜》中一再使用孪生兄弟、孪生姊妹的素材;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三部曲中也讲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重登王位,将孪生哥哥菲力普套上面具成为铁面人投入囹圄的情仇故事。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好莱坞影片《铁面人》即据此改编,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铁面人游坦之的形象也可能受此启发而创作。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塑造的铁掌帮帮主“铁掌水上漂”裘千仞和他的孪生兄弟冒牌帮主裘千丈之间本领的巨大反差让人印象深刻。而《侠客行》的男主角石破天和石中玉虽然不是孪生兄弟,但相貌却出奇相似得胜似孪生兄弟。《侠客行》的故事即由石破天因受谢烟客陷害而走火入魔,一觉醒来阴差阳错被当作石中玉,继而被半胁迫地邀请到神秘的侠客岛上喝“腊八粥”的离奇遭遇。金庸虽然在小说中不止一次穿插使用过这一题材,但却认为孪生子这种古老的传奇故事,决不能成为小说的坚实结构,《侠客行》这部小说的重心在于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诚然,好小说不应仅局限于故事情节的戏剧化,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深入刻画也尤为重要。《侠客行》中对于石破天和石中玉“一生二”、二合一的“形而上”描写,还包含着作者对于“我是谁”这一人生哲学千古命题的喟然一问!
《侠客行》特意选取了清代赵之琛篆刻的一枚两面印来衬托书中两位一体的男主角。印石六面相对的两面常用于镌刻两面印的印文,印文常相关联。此印两印面印文一朱一白相对。朱文“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印文出自宋代江西诗派诗人陈与义所作《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一词。陈与义生逢两宋之交的动荡年代,这阕《临江仙》是其于“靖康之乱”后追随宋室南渡离乱漂泊境遇的内心独白。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从话》中对此词有“清婉奇丽”之评。白文“回首旧游何在,柳烟花雾迷春”则集自生活年代相近的曾觌所作《朝中措·雕车南陌碾香尘》一词,描写的是词人回首早年在扬州生活的情景,流露出韶华易逝、身世飘零的感怀。所集的这两句宋词正可以用作《侠客行》男主角少年“石”奇幻漂流的经历旁注和劫后余生、恍如梦境的心情写照。
赵之琛以字次闲行世,曾经拜陈豫钟为师,在“西泠八家”中最为长寿,流传的篆刻作品也最为丰富。西泠印风在其身上发扬得淋漓尽致,被视作浙派风格的集大成者。风格特色鲜明是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但若一成不变、抱残守缺,或会沦为程式与习气。赵次闲的晚年作品或有此弊。这枚仿汉代印风的两面印是印家尚在中年时期的作品,用刀挺拔峻峭,古朴之气犹存。但不知是否受印文渲染的伤感情绪所致,此印已渐失雄浑气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