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上海 意犹未尽
明晚,芭托莉的音乐会就将作为本届艺术节开幕节目之一,在东艺音乐厅开演。看不够上海的她因此必须进入“工作状态”。也许是意犹未尽的缘故,她在北京和广州都谢绝记者采访,昨天却主动提出安排媒体见面会,而且一见记者就大谈在上海看风景的感受:“我来自罗马,这是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但在上海,我不但看到了城市的历史,还难以置信地发现了未来。所以,我把代表意大利文化的音乐带给上海的年轻人,是很有意思的交流。”芭托莉虽然是第一次来中国,但上海的音乐爱好者对她却不陌生,到昨天,近2000张音乐会门票已几乎售罄。听到这个消息,芭托莉不由自主地说:“看来,要经常来上海。”
成功“元素” 缺一不可
芭托莉19岁开始在罗马登台,不久便被指挥大师卡拉扬慧眼看中,邀请她到1990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合作演出巴赫《B小调弥撒》。当时,芭托莉擅长意大利语歌曲,卡拉扬便细致地一字一句教她。然而,就在正式演出前不久,卡拉扬却因病离世,也给她留下了终身遗憾。但从此之后芭托莉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横扫欧美歌剧舞台,5座格莱美奖座、10个德国回声古典大奖,让她站在了古典音乐的巅峰。她母亲告诉记者:“我和她父亲都是歌唱家,大概是基因遗传吧,她从小就展现了音乐天赋。记得她4岁时,跟着我去看电影,回家后她就在钢琴上把听到的电影音乐全部弹了下来。于是,我就开始教她唱歌,11岁时她就能唱普契尼的《托斯卡》咏叹调,15岁起开始接受系统的声乐训练。”显然,芭托莉能够成功,音乐天赋、自身努力和名家提携,缺一不可。
开演之前 透露“秘诀”
作为一位次女高音,47岁的芭托莉目前正处于演唱的黄金时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近年来国内多家剧院数次邀请她,却因她的演出日程太密集,总是失之交臂。昨天她得知许多声乐爱好者要来听音乐会,便传授起了如何保持演唱状态的“秘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只唱适合自己的作品。”她解释道:“人的身体是最美妙的乐器,人声可以讲述整个世界。但身体需要保护,我在音乐会前就通过不待在空调房间,不吃巧克力,不抽烟来保护自己的嗓子;同时,每个人的心情都会有变化,如遭受压力、备受煎熬,也会影响声音的发挥,所以开演前保持良好的心情非常重要。”有人问,这次为何不多唱歌剧咏叹调,而选意大利和法国浪漫歌曲?她说:“因为这些曲目最适合我目前的状态。”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