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爱写作的人
  纪 翎

  那年到美国访问,曾到马里兰一个写作中心参观。

  我原以为写作中心有点类似我们这儿的作家协会。但到了那儿,才知道这是一个写作爱好者的活动场所。中心艺术指导艾伦先生,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了,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胡子有点花白,身着蓝色的运动衫,显得很精神,有点像美国影片《生命因你而动听》里那位音乐教师。后来我知道,他真的当过大学教授。

  艾伦先生递过来一张名片,设计很别致,左上方是一本稿纸,连接着一个鼠标。他说,这是热爱写作的标记。

  艾伦先生告诉我,他们这个写作中心对任何人都开放,各类作品都容纳。不管是备忘录还是诗歌,不管是练习写作文书的政府官员还是为娱乐而写作的人,都可以到这儿来。这里面即使出不了好的作家,但至少可以学会欣赏作品。因此,这样的写作中心很受欢迎,全美已发展到四十多个。

  我们的谈话是在一间大阅览室进行的,屋子中间是一张能坐二十来人的大桌子,桌子上放着各类期刊,这里经常举行讨论会,有组织的,也有自发的。艾伦还带我参观了图书馆、教室、录音棚、音像放映厅等设施。规模虽不大,但很齐全。我问艾伦,这里是否经常举办培训班?艾伦回答,是的,这儿也开课,通过因特网发布开班信息。上课的形式是讲座式的,如美国文学课、写作课等。学员大部分是居住在附近社区的居民。艾伦本人认为写作是不可教的,但每次办班,人员总是满满的。来学习的人大多是写非小说类的作品,以自己生活为主题,内容很丰富。

  接着我们聊起了诗歌。我说中国目前诗歌创作非常困难,不知美国情况如何?艾伦的回答颇让我感到意外,他说,美国诗歌正处于复兴期,有10%的美国成年人写类似诗歌的东西,譬如圣诞卡上的诗句。他认为诗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密切,还有生活散文,也很受欢迎。他们开办培训班,一期上8-10次课,写作课每次二个半小时,完成一部作品。学员有好多是发表过作品的人,他们来这里是希望改变自己的写作类型,譬如有的编辑记者想写戏剧小说,研究理论的教授想写诗歌。学员的佳作,中心还会印成小册子。

  我问艾伦写作中心的经费来源,他说有二千五百个会员,大家支持,捐款,一年大约可募集10万美元;其次是马里兰州政府拨款,相当于写作中心预算10%,写作中心所在地蒙哥马利县也拨点钱。此外,卖书、复印、办培训班也收点费。每年预算50万美元。艾伦是靠退休金过生活的,他办写作中心没得一分钱报酬,完全是志愿的。

  写作中心选择教师很严格,必须会教某一写作类型,发表过作品,不能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

  我说中国现在女作家很多,美国情况如何?艾伦说:“美国情况也是如此。女作家增加的原因是教育普及,妇女爱读书,从事职业越来越多,经历也丰富了。二战以后,妇女走出家庭,社会地位也不一样了,我太太就是我的老板,她过去是图书馆的研究人员,很厌烦学术界的复杂关系。我们在写作中心工作非常愉快,因为来写作中心的人,都热爱写作,热爱写作的人都非常热爱生活。”

  十日谈

  萍踪杂记

  明刊《走过伊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老上海的服饰
听樊建川说梦
卿家
山峻流清
热爱写作的人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B02热爱写作的人 2013-10-20 2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