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希腊,如果不去圣托里尼岛,那就好像没来过希腊。然到了圣托里尼,而没去伊亚,那便是非常遗憾的。
我走在伊亚小镇悬崖旁的那条山道上。据我判断,那是伊亚的主干道,其实,这里的山路也称不上什么道,而只是一条弯弯曲折起伏,穿过沿崖那片白房的小路。山路忽而向下,忽而上行,居高眺望,但见层层叠叠的白色房子布满眼帘。白房建筑设计大同小异,说不上是什么类型的,是拜占庭式的?是哥特式的?或是维多利亚时代式样的?好像都不是。感觉上像是窑洞,像是没有设计,而只是随意用火山岩、土砖水泥堆垒而成的土围子。几乎是百分之八十的建筑被刷成白色,窗大都为蓝色,少数为赭红,有的建筑山墙在刷白色涂料时留出了大小形状不同的,焦黑的,或暗红如铁色的火山石,在一片白色中夹杂了些审美趣味。甚至脚下的道路有时也套用了这种形式。这样,火山岩悬崖上的白房蓝窗就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白房中时有蓝色圆顶的东正教堂,与我在俄罗斯看到的东正教堂不同,但和这里的白房子和蓝窗是很协调的。偶有岔道通向岩旁,若走下观望,无论朝前,往后,都别有一番趣味领略。前方是一汪碧蓝的海,蓝得沁心,忽有游艇驶过,船尾泛起一阵翡翠般的绿浪。与之伸向海角的浅赭、深黑灰的小岛或礁石,形成一组颇有希腊特色的色彩。左、右是层叠交错的房子,黑赭色悬崖上的白色的房子,在阳光下更显通透。道路时而引你向低处,我们的目光又可以留意到许多与众不同的细节。你看那门口放置的大小不一的陶罐,有两边镶上耳朵的,有镌刻或画上图案的;或是涂上标志式的蓝色的,流露出一种远古的文化;你看那庭园一角的摆设,一张白色的圆台,两旁置有几把蓝色的铁制的椅子,棚架上爬满了红色的三角梅,闲坐中庭,能望见蓝色的海,那番景致,无疑是一餐视觉的早茶,又是简朴的审美享受。还有房顶上高低大小不同的烟囱,其形状或为方的,或为圆的,以及盖在烟囱顶上的砖,有平放,有两块支撑着的,抑或有铁皮敲成鸽子模样的,让人品出幽默有趣的意味。包括附于建筑的各式各样的木栅栏和铁门栅,都显示了一种既平实而又有品格的设计意识。
走过伊亚,眼前的碧海,蓝天,或许是大自然的赋予;路边的白房和蓝色圆顶教堂等,或许是希腊文化的再现。而白房、圆顶与天、地组合成的景观,又体现了希腊传人的智慧。故而就那简单的白,沁人的蓝,却留下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心情;就那简朴的设计和随意的涂抹,却彰显了一种别样的精致。站在伊亚最西端的风车下,感受到南来的风掠过爱琴海,并扬起文化和审美的细浪;感受古埃及,古希腊的文明在绵绵延淌……
十日谈
萍踪杂记
明日请看《美丽的汉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