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密很新鲜
首先,在电视剧《陈云》中,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揭秘,让观众深感新鲜。如陈云出生在上海青浦,原名叫廖陈云,原来,他二岁丧父四岁丧母,过继给舅舅廖文光后,才在名字前又加了个廖字。陈云14岁因家贫没有升学,去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小学徒,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自述“连报纸都看不懂”的陈云,在这里读到了马列主义并入了党。当时,陈云颇受书馆经理赏识,但他放弃了每月12元大洋的稳定收入,拒绝了舅舅要他放弃革命跟他回家的劝告,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他担任了青浦县委书记,组织武装暴动。尤其是在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上海陷于白色恐怖,又遇上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央特科书记,清除叛徒并积极转移陈赓、李克农等同志脱离危险。正当特务准备去抓捕瞿秋白时,陈云冒险亲赴鲁迅家,转移了正在鲁迅家中的瞿秋白。由此,陈云和鲁迅先生也有了一面之缘。
这段革命传奇很容易被拍成悬疑剧,但它没有进行过度开发,而是选择了更真实更可靠的人物细节来写,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把虚构压至最低,使此剧变得更有历史价值和纪实风格。
高风亮节令人敬
展现陈云一生,从小到老,很容易写得零散变成流水账,但《陈云》以他人格魅力来统帅全片,尤其是他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原则贯穿始终,哪怕为此受到批评和打压,也处变不惊、临辱不怒,令人面对这位伟人的高风亮节肃然起敬。
如陈云刚到莫斯科,王明当时是中央代表团负责人,王明对遵义会议更换博古等很不满意,但陈云耐心解释,坚持真理,认为我党更换领导是件好事。在王明和陈云一起去见斯大林时,陈云甚至责问斯大林,为何派出不称职的军事指挥李德前来中国?为何苏联有宣传画把中国红军画成衣衫破烂?这使王明不敢翻译,但陈云直言:“如实翻译”,最后竟让斯大林为李德的错误连连致歉。
陈云的历史贡献,还在于党犯错误时他保持着清醒头脑。如1958年大跃进时,他就调查研究,亲自给毛泽东写报告坚持说真话。他虽然由于反冒进遭到批评,但他依然不改初衷。如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吃不饱,把自己喂养的猪偷卖贴补生活,有干部向陈云反映这是搞修正主义,但陈云笑问:“你说吃不饱肚子是什么主义?”这一问,既深刻又幽默,耐人寻味。这种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坚持真理的人格魅力让人清醒、使人振奋。
首席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