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大国的兴衰是常态。但美国人认为,这个规律不适用于美国,因为它对制度、文化等因素决定了它有强大的应对挑战的能力以及很好的发展势头。在美国人眼里就没有“美国衰落”这种说法。但是在“例外论”上,美国犯了一个错误,它将美国建国以来200多年的历史进行了一个总结,就说美国是例外的。这是错误的。因为200多年的历史,对美国来讲就是它所有的历史。但是从人类历史来讲,200多年太短了,还不及中国一个唐朝。中国的唐朝是十分的强盛、傲视世界,但是也不能因为有唐朝的强盛,就说中国不会有兴衰。而我们国家的历史证明,它是有兴衰的。所以美国仅仅限于它200多年的历史,来给自己做一个历史叙述,说明它的历史观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美国人的历史感和历史眼光太短、太浅。
质疑美国梦
如今,大多数美国人都在质疑美国梦的基本准则,即“下一代人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从二战以后,几乎每一代美国人都相信,美国的发展潜力无限。但是2008年以后,每一年的调查开始出现一个新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人担心,自己的下一代会面临来自世界其他国家越来越强有力的竞争,美国的发展不会像过去那样顺风顺水。这是近百年来,美国国民心态的一个转折点。美国人的心态非常复杂,其中一种心态就是拿中国说事。这种心态不光光体现在美国政治人物的讲话中,甚至普通的美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拿中国说事:“你如果不努力的话,你以后只能到中国去打工,所以你要学习中国话。”以前是担心中国人到美国去跟他竞争,以后便是担心要到中国去找工作。
世界颠倒了?
尽管“中国崩溃论”不断出现,但对于美国人来说,中国是不是真的崩溃,那不重要。关键在于他们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好受一些。美国的心理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我行,你们都不行,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你就认了吧!如果我行,你也行,那也行吧。因为我块头比你大,我有竞争优势。但是如果我不行了而你行,那就不对了,这个世界就颠倒了。所以它就要找问题。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为什么那么抨击日本?因为当时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今天,美国政客、媒体人士为什么动不动拿中国说事?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对呀,怎么美国金融危机过了四五年还没有真正恢复?而中国经济增速7%还认为低,这不对!这就是美国人的心态。
论“去美国化”
在一定程度上,“去美国化”的呼声反映了国际经济和金融格局变化的现实,也反映了对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满。在一个越来越多极化的时代,“去美国化”是大势所趋,因为美国连自己的问题都处理不好,如果大家还是一味寄希望于美国,难免要跌跟头。对中国来说,减少购买美元债券,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刻不容缓。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也就是要在一个国际力量对比迅速变化的时代,处理好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这就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政策,需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塑造中美关系。如果还是按老的办法,就难以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齐旭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