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指出,有效的投资在当前是需求,会促进经济增长;而放眼长远,前期投资可以转化为后期的生产力,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同时也能带动消费的稳步提升。未来中国的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空间前景广阔,这些都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林毅夫预计,未来15年中国经济仍能维持8%以上的增长潜力。2008年,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是美国的21%;日本、新加坡、韩国分别在1951年、1967年、1977年达到美国的21%。其后,这些国家分别利用后发优势继续维持了长达20年左右7.6%至9.2%的年均增长率。林毅夫相信,中国同样具备这样的能力,未来15年维持8%左右增长。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论坛上认为,通过行政体制、要素价格以及财政体制等三方面改革有望为中国经济转型建立长效机制。新的三驾马车——深度城市化、消费升级、高端出口正在缓慢启动,并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推动中国经济走上长期平稳发展之路。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S·休尔斯在论坛上称,中国A股市场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尤其是,中国的宏观政策正在从投资推动型向消费推动型转变,与教育、医疗相关的领域以及消费领域的产业,未来会拥有更好的股票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