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理顺医患关系要有“软件更新”
赵志疆
  赵志疆

  前不久上海曙光医院西院发生患者家属闯重症监护室打砸事件,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楼六楼重症监护室又发生严重伤人事件,多名医护人员被病人家属打伤;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被一名持刀男子捅伤,导致1人死亡,两人重伤。

  近年来,医患关系恶化,医患冲突增多。据统计,2003年至2012年间,全国共发生恶性暴力伤医事件40起,其中2012年共发生11起,且都造成医务人员功能障碍、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一家医学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再从医。纵容打砸只能导致医患皆输,对恶性伤医现象,除了依法惩处,更应从各个角度反思,进一步寻找解决矛盾的路径,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系列社会后遗症。

  在不断发生的悲剧面前,加强医院安保力量是当务之急——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来构建“平安医院”。不过,从改善医患关系的角度来看,单纯加强医院安保显然远远不够。如果说加大安保力度旨在防患于未然,如何最大限度地缓和医患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毋庸讳言,医患关系紧张是基于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互不信任。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医学领域是一个绝对的盲区,如果知情权得不到一定的满足,难免会产生猜疑。由于付出了不菲的诊疗费用,多数患者都渴望得到更好的服务,但在医疗资源紧张的现实背景中,医院不大可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在“看病难、看病贵”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一些患者、家属不免将怨气发泄在医生身上。接连发生的两起悲剧,无一例外是因医疗纠纷而起,并因缺少良好沟通恶化升级。

  全面理顺医患关系,有待进一步的医疗体制改革。但在当下,医院管理者要通过探索工作方式,承担起理顺医患关系的责任。实际上,造成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对医院科室分布以及就诊程序缺乏了解,因此在就诊过程中四处奔波,长时间排队,甚至因为操作失误无功而返,增加怨气。而多数医院专职导医人员不足,因此医生不仅负责诊疗,还额外承担一定的解释职能,在诊疗量极大的情况下,难免态度欠佳。很显然,在制度缺陷与服务缺位并存的背景中,医患双方很难心平气和地展开对话。如果能加强导医等医疗服务,使患者在进入医院的第一时间感觉到关怀和服务,不仅能方便患者就诊,而且能为医生减压,展示医院良好形象,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医生这个职业必须有责任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才可能反过来医治和温暖患者。患者、家属伤医是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当类似悲剧不断上演的时候,更应从深层次查找成因。相比起增加安保之类的“硬件升级”,加大医疗投入、增强服务意识等“软件更新”,同样显得重要而急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早间点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0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B13版:2013·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理顺医患关系要有“软件更新”
马云的麻烦
躺枪的数学
“公务员热”显现人才资源马太效应
如此执行
秩序意识是怎样生成的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理顺医患关系要有“软件更新” 2013-10-28 2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