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插队那时,生活重,人懒得很,衣服长久不洗,龌龊得发亮。村里妇女就说,像刮刀布。
刮刀布其实是一条帆布,挂在剃头店墙上,师傅用来鐾刀的。“鐾”这个字很生僻,国语读“bei”,上海话读“皮”,就是“来回摩擦”的意思。这字,现在也只有老辈上海人还晓得了。听人说,考究的刮刀布,用牛皮来制作的也有,可惜我没有见过。
头发剃好后,如果你说要“修面”,师傅就会取出一把折刀来,有事没事的,朝刮刀布上鐾几下,然后在你面前试刀锋。这把刮胡子的折刀,又称“大板刀”,钢水极好,刀锋快得不得了。修面前,一见师傅在你面前试这刀锋,你喉头就会发紧,怕师傅手生,或思想开小差,刮胡子时嗤一刀,把你的颈动脉割破了。当然,剃头那么多年,我颈动脉没有被割破过,但胡子根和肉疣子被割出血来,还是常见的。
严格地说,刮刀布就是一个软式磨刀器,如果师傅只是修面之前鐾鐾刀锋,应该还是干净的。可是,有的师傅刮了几下胡子后才发觉刀钝,也不管刀片上全是胡子和肥皂沫,只轻轻甩一甩,就拉起墙上刮刀布,噌噌往上一鐾了事。这一来,刮刀布就成了揩台布,日久乌黑发亮,也就很自然了。
刮刀布越老越顺手,师傅不肯轻易换。你若跟剃头师傅开玩笑,只要把他的刮刀布囥【藏】起来,他一天生活就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