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楼清洁工一减再减
虹口区浦西大楼是本市的历史保护建筑,6个门栋内住有220余户居民,由于是老大楼,在住房制度改革时,一部分居民买下了原有住宅,但多数居民则由于种种原因,依然是租赁户。
随着这几年一些房屋被居民出租给外来人员,这里的住户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没有业委会(售后公房不到规定数量),加上低廉的物业费(许多住户还拖欠不交),使得管理大楼的上海兴城物业公司入不敷出,大楼清洁工也只能一减再减,目前只有一名清洁工在勉强维持。对于居民要求增加清洁工数量,兴城物业表示,企业有自己的难处。物业吿诉记者,这样的大楼非常难管理,管一个亏一个,目前只能维持现状,要扩大投入,资金上难以承受。
居民组建自治管理小组
一方是入不敷出在勉强维持,一方是要求改善大楼环境。由于居民对大楼环境甚为不满,2011年7月,在郭礼成等居民的倡议下,浦西大楼西南门栋的16户居民代表,包括租房在此的外来人员在居委会开了个会,商讨如何解决大楼内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参加会议的居民认为在目前大楼难以成立业委会和物业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单靠物业已难以管理。于是,一个居民自发组建的西南门栋自治管理小组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方案也出台:居民以自愿的形式,每户每月交25元,聘请一名钟点保洁工,每周两次,每次2小时为大楼的西南门栋公共部位打扫卫生。对于外来租房户根据“谁居住谁负责”的原则,由新变更租房户参与自治管理。方案还规定了有专人收费、专人负责支出、定期公布收支账目等。
历史建筑重新焕发“青春”
居民自治管理方案能不能坚持下去?两年多来,西南门栋的居民,包括外来租户没有一户退出的,而且原本生疏的居民关系也变得融洽了,楼內有居民生病住院,其他居民都会去探望。记者昨天在楼内看到,居民自聘钟点工打扫楼道卫生后,原先楼道里的“脏、乱、差”现象不见了,楼梯、扶手不再脏兮兮,窗户也洁净透明,楼道干净整洁。同时,物业也对楼道内破旧不堪的电表箱和电梯门油漆一新。
西南门栋楼道环境面貌的变化,也使大楼內其他门栋居民纷纷投来羨慕的眼光。近日,四川北路街道浦西居委会将在浦西大楼推广这一居民自治形式,协助组建大楼居民自治委员会,让这幢历史建筑重新焕发“青春”。
特约通讯员 龙钢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