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酒店,是现在旅游业界的一个热词。“百度百科”定义为“位于大型商业圈内,配置一整套高标准硬件设施和酒店服务系统,聘请专业酒店服务公司经营和管理,为城市高端人群提供便捷、高尚和舒适生活居住的高尚物业”。然而,这个说法并不全面。
精品酒店(BoutiqueHotel)一词是从开发商伊恩·施拉德和他的合作伙伴史蒂夫·鲁贝尔在将一个小楼摩根斯改建成一个高档酒店时得来的。Boutique,可理解为小、时尚或与时尚、潮流紧密联系。有人简单地把豪华的星级酒店或奢华的宾馆说成是精品酒店,是理解错了。
精品酒店的概念,近年来在中国也很流行。前不久,有位企业家在绍兴会稽山下买下大片土地,又从安徽各地收购了几百幢比较典型的徽派建筑搬到绍兴,重新整合,意欲打造精品酒店群落。据说,南京有个叫“颐和”的精品酒店项目(系征用民国时期政府要员如陈布雷、薛岳等官邸连成一片),起点非常高。
一人(单位客人)一户(一幢一栋),也许是精品酒店的一个指标,但精品的内涵不仅仅于此,美国精品酒店的管理泰斗依艾恩·希拉格非常精准地提出:精品酒店,“仅指那种具有一个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理念内涵的酒店”。
近些年来,杭州西湖边上造起了许多豪华酒店和国际顶级奢侈品旗舰店,原来那些老旧建筑物,尤其是民居,大都“被消失”,正因如此,位于西湖东北面的长生路近音乐喷泉处的两排整齐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群,才格外引人注意。说是注意,实际上很多人从它身边走过,只当它是普通民居,弄堂过街楼上镌刻着的“湖边邨”三字能够显示出它的性质,一如上海弄堂都有一个名字。没有酒店的招牌,也没有大堂,甚至没有大门……人们并不知道它竟是一座典型的精品酒店!据说这个建筑群乃是上世纪30年代,由安徽、浙江两省公路总督张义纯修建的,是近代建筑发展演变的重要实例和杭州市级历史文化建筑。
没有宽阔的草坪,没有游泳池,没有大宴会厅,也没有辉煌的灯火,那么“低调”,其“精品”的含义在何处体现呢?装修。不要以为它外表普普通通(保护建筑,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内部装修却极为精到。由于定位于民国范儿,在细节上处处反映出设计者的理念:不仅提炼、运用历史感较强的视觉符号重新设计定制家具、灯具和摆件,同时也运用淘寻到的老家具、老物件做搭配,为酒店注入时代的真实元素,比如,民国时期的流行色——孔雀绿和寿桃黄,在每一个布面或皮面的座椅上得到体现;民国时期的护墙板的高只有90厘米,在这里被“萧规曹随”;电话是拨盘式的;台灯灯罩的玻璃严格按当时的模样高仿;所有电源开关都不是琴键式而是杠杆式的;抽水马桶的水箱也被高高吊起,靠一根垂下的链条控制阀门,连一个信封都是民国时的式样……这一切,都需要定制,而数量又极其有限,成本极高。电视机、冰箱、空调等现代化的家电设备被巧妙地隐藏起来。所有的物品都经过精心打造,被一丝不苟地还原于民国时代。
如果这些装修效果就能担当得起“精品”两字,那只能说是浅层次的标准,精品酒店另一个精髓在于——“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这是五星酒店做不到的,因为五星酒店是工业化的产物,而只有像“湖边邨”这样的精品酒店才做得到——它只有17套客房!当然,谁要享受那样的精品酒店,付出的代价肯定不菲。
专门设计精品酒店的香港某著名设计事务所设计师张之帆先生的一段话,道出“精品酒店”的玄机:要给客人持续提供各种感官的高度舒适,使其内心产生一个接纳的过程,获得极致感受,即:触其物,不土;观其形,不腻;思其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