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上海海关在自贸试验区内选择了6家信誉良好的企业启动一线进境货物“先进区、后报关”试点。和过去传统的“先报关、后进区”模式相比,试点车辆过卡口入区更为便捷,平均过卡时间不到1分钟。据企业测算,新模式下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可缩短2-3天,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这一模式受到企业欢迎,11月“先进区、后报关”试点31起,货值6743.3万美元,比上月分别增长1.2、1.1、1.1倍。
除了“先进区,后报关”,海关还在研究进一步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格式要素,通过优化进出境备案清单比对、企业账册管理、风险分析、企业稽查等多种监管手段,促进“二线”监管与“一线”通关相互衔接,形成完整有效的海关监管链条。
为推进贸易转型升级,上海海关积极推动相关业务的功能拓展,培育保税展示交易、保税维修、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此外,上海海关于11月下旬在浦东国际机场启动航运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这是继上海洋山港启动国际货物中转集拼业务后,上海在航空货运领域的又一突破,能有效提升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能级,为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了解到,自贸试验区挂牌两个月来,在海关新注册的企业达243家,同比增长99.2%,其中,外高桥保税区186家、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31家、洋山保税港区26家,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类、金融类等行业;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内海关注册企业总数已达540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