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年杂感
季音
  季音

  一

  古人说过:“要莫于节欲。”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公民,或者是官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奉公守法,节制自己不正当的私欲,不可追求过度的奢华生活。

  人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希望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人之常情。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凭自己的合法收入,吃穿得好些,住得宽敞舒服些,这无可非议。它与享乐主义完全是两码事。

  享乐主义是腐朽人生观的产物。它奉行的是享乐至上,整天花天酒地,或以各种不同方式享乐,大肆挥霍公款,把国家的制度抛到脑后。俗话说,“玩物丧志”。沉溺于声色犬马的腐朽日子,失去的不仅是钱财,更重要的是“丧志”,即失去为人应有的志气与理想。而理想与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宋朝大思想家欧阳修说得好:“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怀着忧患意识毫不松懈地辛勤劳作,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而贪图安逸享乐,则可以遭致“亡身”之祸。如今,不是有些人因此而走上“亡身”之路吗?

  二

  世上没有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人。人之楷模孔夫子也难免出错。

  对待错误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犯了错误之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决不在同一个地方和同一类问题上,再犯第二次错误。一位著名学者有句意味深长的话:“聪明人不是永远不摔跤子的人,而是不在同一个地方摔第二次跤子的人。”

  另一种人是犯了错误之后,怨天尤人,骂骂咧咧,摔了跤却怪道路不平坦。更有甚者,犯了错误不认错,不在真理面前低头,遮遮掩掩,竭力诡辩,甚至摆出一副一贯正确的架势吓唬人。

  这种人的下场,很可能是不断地在原地摔跤子,跌得鼻青脸肿,什么也得不到。

  错误既是过失,也是财富。聪明人从错误中汲取智慧,成为成功者。那些陷在错误里不能自拔的人,最终可能被自己葬送了前程。

  三

  世界上没有全能的圣人。任何人都有局限性。一个取得杰出成就的大科学家谦虚地说:“我的科学成果,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

  有些人自高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没有他做不成的事。他倚仗手上的权力,为所欲为,什么人的真心话都听不进去,只喜欢亲信的阿谀奉承。但权力是不会产生智慧的。自以为自己全能,实则是夜郎自大,自我封闭,最后以失败告终。

  有些获得成功的人,首先承认自己不是全能者,并不比他人高明。唐太宗李世民,自认为他的弓箭是最好的。经专家鉴定,他的弓箭并不优良。李世民听了叹道:“我用弓箭定天下,想不到还不真正懂得弓箭,更何况天下的事,我怎能都懂得呢?”当他明白自己并非是无所不知的人,就为他汲取众人智慧打开了大门。唐太宗开创了后人称颂为“盛唐”的伟业,这与他虚心“纳谏”(即听取批评建议)无疑大有关系。

  以敢言著称的唐朝谏议大夫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说,多听取四面八方的不同意见,就能眼明心亮,正确判断政事的是非。如果只听取少数亲信的片面之词,就会坠入黑暗的五里雾中,势必误事。

  这是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跨年特别报道
   第A04版:跨年特别报道
   第A05版:跨年特别报道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特稿
新年杂感
日出、日落和午夜之前
期待小天使
平安富贵图 (中国画)
英国为何空气好
三个有趣的读书癖好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新年杂感 2014-01-01 2 2014年01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