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助残
按照助残员队伍建设要求,八成助残员本身就是残疾人,这样更能知疾苦,与服务对象换位思考。莫晓东也是这样想的。他说:“将心比心,凡是残疾人的事,我都当作自己的事去办,我要当好残疾人朋友的知情人、贴心人。”
莫晓东有一位助残员搭档胡境云。胡境云是盲人,他常说,只要和晓东在一起,自己就有了眼睛和拐杖。前段时间,居委组织居民去无锡旅游,在莫晓东鼓励下,他终于报名参加。一路上,两人形影不离。碰到水凼,要踩着石墩子趟水,莫晓东蹲下来,把胡境云的双脚轮流搬到一个个石墩子上,一步步往前挪,从远处看,矮小的莫晓东仿佛淹进了水里。同行的人看到这一幕都十分感动。
莫晓东平时定期到每家每户问问情况,还用心记好“小账本”。2011年5月,八旬肢体残疾人老朱的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他独自生活,衣食起居都有困难。莫晓东得知后,联系居委申请了助老服务,服务员每天上门2小时,料理老朱的生活。后来,莫晓东又联系了镇上的助老服务社,每天早上送一瓶牛奶、中午送一份午餐,改善了老朱的生活。
热心服务社区
莫晓东还积极学习掌握各种政策,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在第一时间帮助好几位嫁给残疾人的外来媳妇报上了上海户口,找到稳定的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莫晓东先后报读上海开放大学的行政管理大专班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班。经过6年学习,他不仅以优异成绩毕业,取得本科文凭,还被评为上海开放大学优秀学员和颛桥镇教育十佳学习标兵。
莫晓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社区居民也都信赖他。所以,他不仅肩负着助残员和阳光之家、阳光心园的管理工作,还被选为居委书记,每天忙忙碌碌,调度停车泊位,管理健身器械,铲除小广告,打扫街面卫生,闲暇时还主动去幼儿园当志愿者。莫晓东活跃在社区,居民们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快乐的小巨人”。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