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带她去了一次花鸟市场,让她给自己挑几种她喜欢的多肉植物。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植物是儿童最好的生物学教材(动物当然也很好,但动物的需要比较多,小孩照顾不了,最后就成了父母的负担)——要养活一种植物,你要给它浇水,要让它晒太阳,当然最好还能施点肥——这样你就会理解植物作为一种生命形式的最基本需求。你还会观察到植物的最基本生命过程——它的萌芽、成长、结蕾、开花、结籽或结果,并学习它的繁殖方式,比如说播种、分株、扦插。
还有就是多少可以培养一点孩子的责任心——一盆多肉虽然需要的照顾比较少,但过几天总要浇一次水吧(偶尔忘记个几天,它也不会死)。
为什么又让她自己挑呢?因为植物跟其他东西一样,只有自己选择的才喜欢,而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有兴趣一直侍弄下去。
(二)
花贩在她的摊位上做了一个玻璃花架,上面五颜六色的小盆里种了几十种多肉植物。其中一种是女儿一眼就喜欢上的。喜欢的原因也很明显:她那时候正喜欢粉红色,而这种多肉长着粉嘟嘟的叶子,叶子边沿的缺刻,又让它像个粉嘟嘟的小手掌。还有些叶子的边缘或整体,会变成玉白色的。
问店主这种多肉叫什么名字,她说叫玉吊钟。为什么它名字里含有“玉”字这很明显,至于为什么叫“吊钟”就不知道了,当时也没有问,就把它和女儿后来又挑中的三四种多肉一起买回家了。
这种玉吊钟一直是女儿最喜欢的,和另外一种观音莲一起,从她四五岁起一直种到十五岁的现在。这些小多肉一开始到我家后,我过几天还要提醒一下女儿:“该给植物浇水了。”过了阵,晚上就会看到她在刷牙之后、上床之前,拿着个塑料小水壶在给这几盆多肉浇水了。
女儿看到玉吊钟的有些老叶子掉在盆土上,过段时间就会在叶缘的缺刻处长出小植株,就自己摸索出了它的繁殖方法:拿个小盆,甚至拿个塑料盒,里面放上土,然后摘几片玉吊钟的叶子放在上面,时不时地给它浇浇水。过段时间,这些叶子的缺刻处就会长出小玉吊钟来。
就这样,玉吊钟在我家不知繁殖了多少盆。多了以后就送朋友。甚至有个微博上的从未见面的朋友看了我拍的照片喜欢,就写信来讨。他太太又碰巧是我同事,我就让她带给他一株。二三年过去了,最近碰到他太太,说我送她先生的玉吊钟在她家已繁殖了许多,也有五六盆了。
(三)
玉吊钟到了我家后的第一年就一直顺利成长,但到了冬天的十二月,它的嫩枝的尖端突然开始弯转过来往下生长——要知道植物都有向光性,我只见过往上、往高处生长的嫩枝,会往下生长的嫩枝还是第一次见。于是和女儿静观其变。
只见这掉头往下生长的嫩枝枝端慢慢长出一个个粉色的半透明如小灯笼似的花苞。这花苞垂挂在那里好久,到了二月初才陆续开放,开出有四片橙色花瓣的小花,真像是一枚枚小吊钟一样。
至此我和女儿恍然大悟:这就是这种植物叫玉吊钟的原因啊!
之前我们就知道它叫玉吊钟,在这之后我们也知道它叫玉吊钟,但这两种知道,是否有些不同呢?
由此想到,许多东西,我们也自以为知道,但其实只是知道一个名称,一句说话,至于这符号背后指的是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符号的,我想也许可以称之为“假知”;只有知道了符号背后所指的东西,我想才可以称之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