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间歇期后,绿地申花豪取四连胜,前场南美三叉戟状态火热,让人对球队此次打破这个不胜怪圈充满憧憬。但三名强援这一场未能实现合力——比亚特里换下的是已经抽筋的莫雷诺,最后时刻连恩里克也下了场,三叉戟到头来竟变成“光杆司令”。
明摆着让莫雷诺、恩里克、比亚特里三名外援同时上,所能制造的威胁更大、进球的可能性更高,主教练巴蒂斯塔为何弃而不用?其实,他不是不想,是不敢。
在老将徐亮未能痊愈的情况下,巴蒂斯塔最后还是选择了让巴西人保罗首发,与韩国外援曹秉局搭档双中卫,而把比亚特里摁在了替补席。看得出来,稳健仍然是巴蒂斯塔的第一考虑。他当然想赢球,但更不想输球。
从比赛过程来看,巴蒂斯塔的担心不无道理。绿城队的科特迪瓦外援阿甘身体素质和突破能力都非常出色,一个人就搅得绿地申花后防线狼狈不堪。整个上半场主队形成围攻之势,若不是顶替邱盛炯出战的门将耿晓峰反应神速,绿城中卫吴伟近在咫尺的头球、外援拉蒙小禁区线的凌空劲射,都足以改变比分。
赛后,绿地申花一助教向记者感叹,按照球队的统计,上半场对方获得了10个以上角球,而本队一个没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足以说明球队后防多么吃紧。“好几次差一点对方就能进球,压力太大了。”
放弃三叉戟组合,看似问题出在前场,其实根源却在中卫。除了徐亮勉强还能客串之外,队内竟然很难再找出一个令人放心的替补可以顶替外援保罗。如此一来,前场三外援必须要舍弃一名。反之,想用三叉戟,就得冒后防不稳的风险,巴蒂斯塔不干。
年初,除高价卖掉戴琳、未能留住李建滨之外,绿地申花的两大主力中卫全部出走,奇怪的是,新引进的内援却没有一名替代者。而且在一次性用完5个内援名额后,二次转会也只能干瞪眼。本土优秀中卫的匮乏,直接影响到前场外援的使用策略,这个教训足够深刻。
缺少中锋比亚特里的协助,恩里克似乎也有些心不在焉,昔日犀利的个人突破风采不再,加之莫雷诺整场又被对方的后腰曹轩像膏药一样死死贴住,昨晚绿地申花的外援威力大减。别说进球,他们甚至都没两脚有威胁的射门。
“三名外援前锋不能同时上场,进攻上肯定会有影响。”巴蒂斯塔赛后也亲口承认这一点,但他又能怎样?要么顾头不顾腚,要么顾腚不顾头,真是一种难言的痛苦。
记者 关尹 (本报杭州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