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队针对加沙哈马斯武装展开的“护刃行动”已有20多天,冲突迄今已造成逾千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受伤者超过6000人,其中大多数为平民。
随着战事的升级,国际社会的斡旋力度也不断加大,但目前都没能成功。
谁能将和平带到加沙?又为何此次调停并不像以往那般顺利?埃及的地位出现了何种变化?我们请专家为您解析。——编者
1
借绑架案重创哈马斯力量
巴两派关系缓和以欲离间
问:以色列为何发动“护刃行动”?想达到什么目的?以色列战机首次轰炸哈马斯温和派哈尼亚的住所,又意味着什么?
答:这次行动的直接导火线是3名犹太少年6月12日在耶路撒冷南部的古什埃齐翁定居点附近搭车回家时被绑架并遭杀害。
尽管哈马斯一再否认与绑架事件有关,但以色列依然认定是哈马斯所为。3名犹太少年的死亡,激起以色列右翼势力的愤怒情绪,他们向内塔尼亚胡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彻底摧毁哈马斯发射火箭弹的能力。
7月8日,以色列宣布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实施“护刃行动”,双方爆发2012年以来最严重的冲突。
这并不是以色列第一次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坚持对加沙采取如此大规模的打击行动,其目的显然也不是简单的“以暴制暴”。和以往一样,以色列要借机重创哈马斯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最大限度地削弱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打击能力。
最近一年多来,巴以间相对平静。以色列认为哈马斯不断地积蓄力量,除了利用埃及动乱通过走私通道运入大批军火外,哈马斯自制火箭弹的数量和质量也明显超出以往,这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以色列和美国早已将哈马斯定性为恐怖组织,拒绝与其对话。然而近期哈马斯与法塔赫的关系走向缓和,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使哈马斯的合法性得到了确认,这也是以色列不愿看到的。以色列此次对哈马斯大打出手,却刻意避谈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对以色列的谴责,用意非常明显:妖魔化哈马斯,分化、离间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战机29日首次轰炸了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哈尼亚位于加沙的住所,哈尼亚一直被外界认为是相对温和的哈马斯领导人。笔者最近访问以色列期间,在与以色列学者交流中曾谈到,哈马斯也是有可能调整甚至改变对以政策的,但这一观点根本无法得到以色列人认同。因此,以色列此次公然对哈尼亚的住所进行轰炸,意在强调哈马斯是完全不可信的。
2
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生变化
巴以问题边缘化对以有利
问:巴以本轮冲突的深层原因有哪些?“护刃行动”可能对巴以内部以及地区局势产生哪些后果?
答:表面上看,巴以这次冲突只是以往无数次冲突的延续。鉴于哈马斯已经被以色列塑造成了巴以和平进程中又一个新的障碍。因此可以说,只要哈马斯继续存在,巴以冲突就不会真正停止。
如果将这次冲突置于当前中东局势的背景下观察,可以发现,地区形势的变化对巴以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中东持续变局令本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许多国家为国内乱局所困,无心也无力关注巴勒斯坦问题,国际社会也把眼光更多投向叙利亚内战和伊拉克危机等新的热点所在,巴以问题明显被边缘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认为时间在自己一边,希望继续其拖延中东和谈的既定政策,而巴勒斯坦则试图走团结自强之路。哈马斯与法塔赫两派走近,让以色列深感不安,这也是它重拳打击哈马斯的一个深层原因。
事实上,法塔赫和哈马斯达成的和解协议,仅仅是一份草图,在诸多细节上,如双方武装人员的安置、各自公职体系的处理等,双方仍有分歧。哈马斯在这次冲突中发射的火箭弹数量和质量远超以往,甚至一度拒绝国际社会的调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显示自身力量,为未来巴内部的政坛博弈增添筹码。
笔者认为,巴勒斯坦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分裂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人会认识到,唯有达成真正的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建国梦想。从这个层面看,以色列分化巴勒斯坦内部的战略最终要么进行调整,要么面临失败。但是眼下,在巴内部和解的基础依然十分脆弱的情况下,以色列的行动还是对巴两派和解进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中东变局导致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哈马斯因为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得罪了曾是其铁杆支持者的阿萨德政府和伊朗,伊朗减少了对哈马斯资助。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后,采取与西方和解的政策,更是刻意淡化与哈马斯的关系,哈马斯的处境因此变得更加困难。
从以色列方面来说,这次行动反映出目前以色列政坛依然是右翼势力当道的现实。极右政党“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就威胁要与利库德集团分手,以此来向政府施压,迫使内塔尼亚胡下决心对哈马斯发起“护刃行动”。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认为,只有全权接管加沙地区才是以色列的唯一出路。
对于以色列政坛右翼当道这一现实,以色列内部其实也有不同声音。不少学者担心,这一现实会改变许多国家对以色列的看法,并因此调整对巴以的政策。
3
穆尔西倒台哈马斯失靠山
以色列大打出手毫无顾忌
问:埃及政局的变化对巴以局势产生什么影响?
答:目前来看,此次埃及居中调停的努力尚未奏效,这与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下降,埃及国内政局以及政策考量有密切联系。
埃及政府之所以能在2012年巴以冲突中顺利斡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埃及总统穆尔西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由于穆兄会与哈马斯关系紧密,使得穆尔西在劝和促谈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埃及军人推翻了穆尔西政府并宣布埃及穆兄会为恐怖组织之后,哈马斯失去了又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塞西出任埃及总统后,下令全面封堵加沙地带与埃及的地下通道,试图阻断穆兄会对哈马斯的所有联系。
因此,埃及政府似乎更乐于看到以色列给予哈马斯沉重一击。而哈马斯也心知肚明,清楚埃及不会像穆尔西执政时那样“关照”他们的利益。
自以色列发起“护刃行动”后,埃及政府一改以往巴以冲突时埃及马上开放边境口岸为巴民众提供庇护的做法,在7月10日后反而加强了对口岸的控制。埃及注重的是如何避免加沙局势祸及西奈半岛地区,而不是与以色列一起趟加沙这摊“浑水”。
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各方要人多次希望埃及能出面调停这次冲突,塞西政府也是迟迟不为所动。虽然最后迫于国际压力搞了个停火倡议,但因为刻意绕开了当事方哈马斯而遭到后者抵制。
因此,以色列这次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毫无顾忌地大打出手,与埃及同哈马斯关系的不断恶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4
西方无意也无力介入
巴以短期内停火有望
问:美国等大国对本轮巴以冲突持何立场?会采取什么行动?
答:巴以此次冲突正值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接连爆发的当口,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几乎全部被吸引到马航飞机在乌克兰领空被击落等事件上,因此巴以最初的冲突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太大关注,直到以色列发动的“护刃行动”导致越来越多无辜巴勒斯坦人死伤,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才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但美国等大国对这次巴以冲突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一是因为美、俄及欧洲主要大国目前都为乌克兰危机所困,无意也无力实质性介入巴以问题。二是作为巴以问题主导者的美国对巴以问题的影响力也明显下降。
这一方面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已成定势,不愿在中东更多投入。美国国务卿克里10次出访中东,与其说是去推动和平进程,不如说是为美国重心转移而去做相关国家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在巴以问题上受到国内亲以势力的极大压力,在推动巴以和平进程方面已经难有作为。
目前来看,国际社会在让巴以立即停火上有一致看法,更主要的是,巴以双方也已有收手之意。因此巴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停火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未来巴以如何保持持久和平,巴勒斯坦问题如何解决,仍是摆在整个国际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