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弹打真坦克
据报道,7月22日到2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中国空军飞行员参加的“航空飞镖-2014”竞赛活动在俄境内沃罗涅日州波戈诺沃军事学院靶场和利佩茨克航空中心基地举行,本次竞赛侧重于使用火箭弹和航空机炮攻击地面目标的精度。
俄武装力量派出33个机组参赛,涉及机型有苏-34歼击轰炸机、苏-24M歼击轰炸机、米格-29SMT歼击机以及米-8MTV-5运输战斗直升机等,而白俄罗斯和中国则派出1个海军航空兵机组和4个空军机组参赛,埃及、巴基斯坦和印度代表团作为本届大赛的国际观察员。
据俄《观点报》报道,本次竞赛首先会进行理论考试及体能考核,而比赛的最重要阶段于24日至25日进行,参赛飞行员在1500米的距离上使用无控火箭弹、普通航弹和航空机炮攻击地面目标。在投放弹药前,他们还要突破“铠甲-S1”弹炮综合防空系统等武器的拦截。比赛中,由无人机负责追踪选手驾驶飞机和摧毁地面目标的全过程。
据俄罗斯《导报》报道,这项竞赛最初是在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的倡导下于2013年首次举行,当时俄空军部队32个歼击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机组参赛。与去年的竞赛相比,今年举行的“航空飞镖-2014”有许多不同:首先今年的竞赛被分为俄军内部飞行员比赛和国际竞赛两大阶段。其次,今年首次使用真实的军事装备充当被攻击的地面目标,包括退役的米格-25截击机、L-39教练机、坦克、装甲车、火炮及模拟敌人木质掩体等30多件目标实物。
俄飞行员将捍卫荣誉
俄国防部新闻信息局空军事务发言人克里莫夫上校称,2014年,俄航空兵各兵种共派出71名飞行员参加竞赛,出动的飞机数量比今年的红场胜利日阅兵式更多。这些飞机从国内8个地区的机场飞赴赛场,飞行员都是从部队中层层选拔出的佼佼者。担任此次比赛总评委的俄空军副总司令兼航空兵司令科贝拉什上校表示,俄空军航空兵优秀飞行员会努力捍卫国家荣誉。
俄《红星报》曾在5月30日报道过“航空飞镖-2014”国内选拔赛的情况。据报道,选拔赛分为3轮,参赛选手来自4大军区,共有10个苏-25机组、8个苏-24和1个苏-34机组、8个苏-27和8个米格-29机组、4个伊尔-76运输机机组、5个图-22M3远程轰炸机机组,以及来自陆军航空兵的10个米-8、10个米-24、4个米-28和6个卡-52直升机机组参加,只有最优秀、最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才能进入决赛。
俄军在科目设置方面也煞费苦心,首先考核空军参赛人员在复杂条件下执行战斗任务的全套技能和专业训练水平。主要比赛科目包括导航、强击机和轰炸机对武器的战斗使用、歼击机的空中机动格斗、运输机的物资空投精度、针对假想敌防空系统的突防手段等。除了作战技能,所有选手还进行了体能比赛,结果计入个人积分,机组指挥员还要进行“空军战术”理论知识测试。
“国际比武”加强合作
相比有主场之利的俄方飞行员,中国空军此次只是派出3架苏-30MKK歼击机和航空兵分队。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这支部队来自华北空军某试训基地。俄媒体分析3架战机中2架为参赛机,1架为备份机。那么为什么选择使用苏-30MKK战机参赛呢?
据专家分析,在中国空军现役装备中,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战机除了苏-30MKK,还有歼轰-7A歼击轰炸机和强-5强击机。其中,强-5因机型相对老旧被排除,在歼轰-7A和苏-30MKK之间之所以选择后者,主要是基于简化后勤保障方面的考虑。因为苏-30MKK系俄罗斯制造,俄空军装备有类似型号的飞机,中方飞机的油料补给、充氧、充电都可以使用俄方的保障装备,中方只需要出动少量机务人员携带少量装备即可。另外,也有分析认为,苏-30MKK的性能(特别是操控性)优于歼轰-7A,且苏-30MKK的飞行员既进行空战训练,又进行对地攻击训练,素质较全面。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20日在北京表示,此举有利于加强中俄两国空军在军事训练领域的务实合作。并称“空军将借助国际竞赛这一多边平台,加强同各参赛国飞行人员的经验交流”。有分析人士认为,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俄罗斯空军相比,中国空军参赛小分队堪称“千里走单骑”,这实际上是一种自信的展示。中国空军近年来组织了以“金头盔”为代表的空战比武竞赛和类似“航空飞镖”的航空兵突防突击,其训练模式已经与国际接轨,这也使中国空军更有信心参加这种“国际比武”。中国空军功勋试飞员徐勇凌则认为,这些军事交流活动使中俄空军有机会学习借鉴彼此有益经验,探索和提高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 张亦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