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蔚)“让学术内行具有学术行动能力和资源的掌控能力。”复旦大学今天上午宣布,经历两年多修改和讨论,《复旦大学关于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今后各院系将不再“吃大锅饭”、等待学校资源的“计划分配”,它们将自己拿出人力资源、学科发展等规划,“凭本事竞争”,学校根据院系规划进行资源配置。
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效率不高、组织协调不力、办学活力缺乏……近年来围绕中国高校大学治理体系开展的讨论中,以上词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传统的高教管理体制已成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之路上的绊脚石。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说:“让学校审批决定每个具体学科的发展、规模定调、分派资源,肯定不如院系更加知根知底。要让第一线了解情况的人做决策,决定人财物该用在哪。学校对各院系、学科自身的常规发展扮演审核、监督角色,腾出精力,谋划少量单个学院无法完成、关系学校发展大计的重大项目。”
据悉,复旦将扩大学院财务管理自主权和人事管理自主权,加大学院人才引进自主权。学校对新进教师实行“预聘—长聘”制。长聘教师的引进需报学校审批,由学校和学院共同配置相关资源。预聘教师的引进和流动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进校,均由学院按程序自行决定并配置相关资源。各学院还将自主使用高级职务晋升名额。学院的人力资源规划经学校批准后,一次性核定三年高级职务晋升总额和年度晋升名额。学院可根据当年申报人数、学科布局等具体情况,对每年度高级职务晋升的名额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