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虹口一所中学里任教,做班主任,从中预带到初三。每次期中、期末大考下来“盘点”,考得最好的前十五名,基本上全是女同学,只有两名男生,最多时也不过三四名。几年下来,一直如此。其他几个班,也大致相同。我想,推而广之,全区,甚至全市相当一部分学校大概也是这种情况吧。正所谓:“阴盛阳衰”。
年级组的老师聚在一起,说到这种情形,难免就要议论起来。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末了,我“大放厥词”,乱弹了一把。
教“公子、小姐”读书,绝对是件难事,现在不少“赶时髦”的教育家,大吹“美国经验”,据说只要像“哄宝宝”似的,多讲好话,大唱赞歌,像“放羊”似的,这些孩子便能“茁壮”成长。这简直像“痴人说梦”。教育要想有成效,必定需要两股力量:一股当然是爱的力量,表扬、称赞、鼓励,但仅仅如此绝对不够,必须要另一股力量,那就是严格、严厉的批评、督促、管教。
上海编写的初中语文H版教材六年级课文中有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可正宗是位美国作家的切肤之感。文中回忆他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他母亲一念,兴奋之极,高声赞扬道,“精彩极了!”夸得他满怀自豪。可他那位当导演的老爸回来看到这首诗,当头一棒:“我看这诗糟糕透了!”他受不了,痛哭失声。
但这位美国作家说,几年以后,他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这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他开始认真反省自己。他写下一段含义深刻的话:一个人,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就是“精彩极了!”这种爱的力量。但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就是“糟糕透了”。
孩子的教育,“家长是第一位老师”。一般是做母亲的管得多。开家长会,来的基本上都是“妈妈”。现在的妈妈在家中地位,不是什么“半边天”,她就是“天”。管女儿,当然不缺少“精彩极了”的爱的力量,但“同性相斥”这条规律好像也在起作用,母亲对女儿“凶”得起来,这样“糟糕透了”的教育也有了,两种力量都具备,女孩子显然能出色起来。而妈妈管儿子,爱是爱到了骨里,但“凶”却“凶”不起来。这时照理应该有老爸出来当“白脸”,增加另外一种力量。但众所周知,现在老爸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可怜,他能和“天”“较劲”吗?他就是想“发威”管一管,当妈的横来一“炮”:“你‘凶’,‘凶’什么!不会好好跟儿子讲!”老爸顿时灰溜溜,你说儿子还管得成吗?当然老爸管女儿,一般也不行,但如前所述,这还不太要紧,因为还有“老妈”。
我的“高论”一出,引得全体同仁“群起而攻之”。我忙连连拱手:“一家之言,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只是一般如此。而且这里有前提,‘妈妈’的素质必须要好,否则‘爱’、‘凶’都弄不到点子上去。”
我们的古人一直讲“严父”“慈母”,为什么?实际也就是教育中的这两种力量。我始终相信这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放之古今、放之中外而皆准的真理,决不是某些哗众取宠的人追逐时髦、追逐流行的东西可以随便掩盖得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