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最后一件衣裳晾到阳台上,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上午10点16分,换鞋、背包、关窗、锁门,带女儿出门。
对门的女主人正是在我刚锁好门的那一刻出来的,拉着十来岁的儿子。视线相碰的那一刹那,我连忙移开目光,拉着女儿匆匆走开。
搬进新家小半年,由于门对门的缘故,我不止一次碰见这位衣着漂亮时尚的女主人。从访客的叫声里,我知道她叫林燕,是位钢琴老师;从很多次的偶遇里,我知道她喜欢喝咖啡,经常逛步行街,闲时还会去做义工。我似乎对她挺熟悉,但我从未开口向她打过一次招呼。
这个城市里,像我们这样熟悉的陌生人多了去了,我又何必为此纠结呢?
她似乎与我有同感,或者,是有着什么顾虑,有几次,她似乎已经做出了打招呼的准备,可在我目光迅速移开的那一刻,要么对着门里叮嘱一句什么,要么蹲下身子给儿子交待一声什么。
母亲过来小住,听说我与对门如此无声地相处时,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的她很是吃惊,她说,她很难想象,住得这么近,竟然一句话都未曾说过,末了,感慨一句:“多别扭啊!碰见了,打声招呼,感觉多好,多暖和!”只是,我却始终打不出那声招呼,有时,嘴都张开了,可很快就变了主意。倒是母亲,住过来的第二天,我就见她笑吟吟地跟对门的女主人唠嗑,还将那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逗得咯咯直笑。我笑母亲话多,母亲郑重地回我:“人世间的温暖,其实就是从一声招呼开始的!”
母亲的话我听不进去。我认为,母亲在农村住得久了,很多思维并不适合城里。母亲回去后,我并未改变丝毫。
这天,我们一家三口从海南旅游回来,刚走到楼梯拐弯处,便看见对门的女主人正在撕一张贴在我家门上的小广告,听到脚步声,她扭头笑着解释:“你们一走就是一周,家里没人,门上老贴着这样那样的小广告,一看就知道这家没人,万一被贼晓得……”
我一愣,顿觉阳光涌入心间,格外亮堂,格外温暖。
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在小区门口碰到她,她背着画夹、牵着孩子,我连忙微笑着打招呼:“送孩子学画画啊?”她绽开明媚的笑容:“是啊,这孩子对我擅长的钢琴避之不及,对我一窍不通的画画倒是极有兴趣。”
走出几步之后,我又情不自禁地回头,望着她们母子远去的背影,忽然又想起了那段无言相处的过去,长舒一口气,对着蓝蓝的天空,咧开嘴笑了。
门里门外一句话。我知道,因为一声暖暖的招呼,我和我的这家邻居从此将打开心门,暖暖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