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作家、电影人齐聚一堂再论IP——~~~
作家、电影人齐聚一堂再论IP——~~~
作家、电影人齐聚一堂再论IP——~~~
作家、电影人齐聚一堂再论IP——~~~
作家、电影人齐聚一堂再论IP——~~~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家、电影人齐聚一堂再论IP——
胡说八道的一样要被“淹”
孙佳音
  “我觉得网络文学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以前是不被人当做东西的,现在抬举了,进入高大上的电影节了。”玩网络文学很多年的陈村一语道破。但IP热,真的从上海电视节一路蔓延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昨天腾讯开启“原创文学大赏”和“原创影视剧本大赏”创新大赛,依旧热忱鼓励网络原创。就像导演李少红说的,重要的是,努力探索如何“把有价值的IP更好地拍成一个有质感的电影和电视剧”。

  虽然看起来很花哨,但陈村认为IP的本质“跟以前把王朔改编成电影,把谁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一样的。”只不过现今有了一个新的说法,看起来鼓舞人心。李少红也认同说:“其实对我们拍电影、拍电视的人来讲,不管从网络上来的题材,还是从社会中来的题材,甚至于新闻报道,或者真人真事,实际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创作的一个素材。变成电影和电视作品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次再创作,二度的创作。”

  曾参与“传统”电影《花木兰》编剧,也操刀了超级IP电影《古剑奇谭》剧本的张挺说:“我觉得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样,首先要写得好,这是一个硬标准。网络文学胡说八道一样要被‘淹’。改编时,不要求形式感很好、也不要求文字很精美,唯一的要求是有一个好故事,表达很多人的情感体验。其实文学的本质就是这个东西。”不过张挺也说,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和传统文学改编而来的相比,会更注重用户体验,“什么是用户体验,如《致青春》这个故事,在网络上有一亿拥众,这是真心实意喜欢这个故事的。故事跟他们个人体验有接近、类似、触类旁通之处。当你做这个作品的时候要把这个找出来才真正被拥戴,否则就是失败的,这是最大的区别。”张挺进一步分析说,“不能用传统的眼光,非常权威、非常傲慢地凝视它。如果不了解,你很贸然地用自己文学经验搞,是搞不了的。”阅文集团CEO吴文辉坦诚地说:“高度同质化很快会消耗掉粉丝的热情。”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妆容
   第C04版:摩登
   第C05版:摩登
   第C06版:潮事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喜见“百花吐艳” 莫让“昙花一现”
胡说八道的一样要被“淹”
《战狼》独得四项“钢铁人奖”
征集金点子
请尊重“用户体验”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21胡说八道的一样要被“淹” 2015-06-19 2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