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巧
台词要简冲突要快
“木偶戏的台词必须简洁快速,切忌长篇大论。如果要超过三句话,那这三句话必须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就要设法缩减。还要注意韵律,对话千万不能平淡,尽管话题可以很普通。要做到对话听上去很正常,但实际上有深意。”伊拉梵德木偶剧团(上海国际木偶节参赛团队)编剧罗布·布卢姆科尔克一股脑儿谈了自己多年的经验,他还指出,木偶剧作为戏剧,头十分钟里一定要安排冲突,“如果剧长为一个小时,那么头五分钟里出现冲突就更好。冲突放在后面的话,观众就会失去兴趣。要是观众大多是儿童,那么你不用很费力就会看出他们早就没兴趣了。”说完,他耸耸肩。
说偶性
注重写意注重“灵魂”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在发言中强调:“偶戏的本性是灵动性、写意性、隐喻性和趣味性,这是任何其他戏剧形式所不具备的。”他举例说,《鹤与龟》全剧没有一句台词,完全靠皮影形体动作来细腻地表演。它隐喻了一个生活中的道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小戏由于编导细腻、灵动又没有语言障碍,几十年来在全国各皮影团体盛演,无论成人或儿童,大家都看得懂,都爱看。”事实上,中国偶戏界的前辈们,在偶戏的写意、隐喻、象征、灵动方面都有过成功的实践,并创作演出了很多传世之作。李延年不无遗憾地指出,当前中国木偶戏创作难出传世之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了解或不重视木偶戏的灵魂——偶性。“这些年来,一些跨界编导,把演员手中的偶,只做为传情达意的一般道具,只注重讲清故事,而偶戏最根本的特性却被遗忘了。”
谈艺术
技法永远只是手段
达地认为,这一代木偶剧演员“要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和文化,也要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的做法,这样作品才会不断进化。”他还强调说:“技法固然重要,但不应将它视为唯一的标准,有创造力的方法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年轻一代如果有了坚实的基础,就该放眼世界,研究主题、设计及讲故事的方式,不能只是盲目地模仿传统。”最后,达地告诫青年木偶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时应该明白,艺术除了为观众服务,还要创造出一些真正的精品,表达对社会、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更为深刻的见解。”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