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能少年团》为什么还没“高能”起来
孙佳音
  ◆孙佳音

  “王俊凯、刘昊然、张一山、董子健、王大陆,集结了这样五个阳光热血的少年,为什么节目就没能‘高能’起来呢?”上周,我在杭州参加浙江卫视综艺节目《高能少年团》主创媒体见面会,坐在台下,很多遍暗暗嘀咕这个问题。

  从预告片开始,节目组一直都在强调五位少年的人设和搭配,“美颜贤者王俊凯、高冷智者刘昊然、风流文青董子健、狂放豪士张一山、英霸武将王大陆,分别传承少年人之神、魄、魂、意、志”。这么讲有点文绉绉,说人话就是:TFBOYS队长王俊凯,能唱会跳颜值高,妥妥是节目的流量担当;王大陆上过一期《极限挑战》,搞笑天赋相当,被夸是“新版小绵羊”“傻黑甜”;张一山、董子健、刘昊然,不仅零负面新闻,是新生代男演员的演技担当,还能够分别以“北京老爷们”、“文艺男青年”和“小小智多星”的人设出现在节目里,互相补充和支撑。五个少年,作为固定嘉宾的综艺首秀,新鲜感和好感度不必赘述。

  但从目前播出的第一期和第二期节目来看,如此“高能”的嘉宾阵容,却淹没在略显无聊的游戏里。

  其一,是因为挑战本身相对呆板,甚至很难称之为“挑战”,观众也就失去了悬念和破解悬念的乐趣。比如第一期“劳动课”第一轮任务是水上货运,几位少年要抽签决定任务轻重,亲自把货物搬到船上,并划船运送到各处店铺;第二轮任务是乌村捕鱼,每个人要按照抽签数字捕相应数量的鱼;第三轮任务是染坊挂布,五位少年必须先学会高难度的挂布,然后比拼速度,集齐镇上各处藏着的布并挂上去。这三轮任务几乎都只是从体力上考验嘉宾,而且任务和任务之间并没有逻辑关系,似乎像是满满两节“体育课”,只要跑得快力气大就能够完成任务。第二期稍有好转,少年团跟随鹦哥岭志愿者来到孤岛,体验极限生存,学习环保知识,但这堂“自然课”最后也上得没有波澜,没有“比拼”,只有“互助”,荒岛求生逐渐变成了大家庭的欢乐之行。

  其二,是因为任务设置过于密集,一个接着一个,导致少年们只顾着完成任务。两集下来,除了张一山的综艺气质初露端倪,其他少年并没有太多时间展现出自己的性格。没有特点和性格,就难让观众记住,也就很难抓住遥控器。比如最好的男团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六个男人在游戏中充分立起了不同的性格标签,“神算子”和黄磊的名字几乎可以关联到一起,“小绵羊”也成为了张艺兴的代称,低龄化一些的“跑男”也同样为李晨树好了“大黑牛”的标签。

  其三,也可能是这五个少年,在阳光正能量的同时带来的寡淡、无趣。“少年”们都还处在很乖的时期,每个人都小心翼翼不敢“使坏”,很难看出各自的性格,也没有结盟和反水的乐趣。两期下来,有的是张一山在劳累、挫折、无助直到身心俱疲后,依旧表现出了自己的坚持、努力、忍耐,以及决不放弃的热血一面,虽然感人,但却没有反复和火花。有的是在高塔挑战中,王俊凯不顾自己劳累,为哥哥按摩;为了让队友放松玩耍,孤岛上刘昊然选择踏实工作,准备物资;原本恐高的董子健、杨迪在队友的鼓励下,直面困境完成挑战,特别有爱团结,但却少了诸如《极限挑战》里那几个“老男人”每天斗心眼互相坑来坑去的乐趣。其实,如果嘉宾“太乖”,应该是节目组用不同的场景和各式的任务去刺激嘉宾展现出真正的性格的,很可惜,《高能少年团》似乎还没能做到。

  这并不是《高能少年团》独一家的问题。垒起了豪华的嘉宾阵容,卖出了冠名和赞助,也可能有不错的收视数据和网络点击,但却只是利用了嘉宾本身的人气,吸引来粉丝,却没有让他们通过一档节目呈现出更迷人的个性,也没有粘住新的观众。于是,《高能少年团》就没能高能起来;于是,如山如海的综艺节目,大部分电视台都是砸钱买模式和砸钱请明星,很多大牌明星参与的节目也都是悄无声息地结束了,网上有一道智力问答,“周迅、冯小刚、陈道明、姜文,都参加过什么综艺?”作为一个文娱记者,很惭愧,我也一下子答不全。

  所幸,从去年下半年前,大投资大明星的综艺节目已经开始降温。17年度招商会重点推介的《花样好友记》(吴彦祖领队)、《时空摆渡人》(王家卫、梁朝伟等献综艺首秀)、以及《花样青春》(前《花少》总导演廖珂倾情打造)等大部头综艺目前都确定取消录制。

  其实,所有“爆款”真人秀都不是大明星的简单罗列,更不是大特写的粗暴堆叠,是能够调动明星积极性的任务设置,是任务和任务之间紧密而又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是用花字和特效更好地塑造、凸显人物性格,是创意和诚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中职风采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福彩专版
   第A24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高能少年团》为什么还没“高能”起来
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经典作品时尚化的一次成功
《八月》 给开水加了点儿冰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A27《高能少年团》为什么还没“高能”起来 2017-04-15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