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是以资产刺激需求
2016年4月,普华永道为欧盟委员会做过的一项研究显示,2015年共享经济的五大关键行业——住宿、交通、家政、专业服务和金融业在欧洲境内收益估值近40亿欧元(合约人民币292亿元),交易量更是高达280亿欧元(合约2044亿元);研究预计,到了2025年,共享经济的全球收益可达3350亿美元(合2.3万亿人民币)。
中国的情况同样乐观。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2016年2月发布的一项报告,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1.95万亿人民币,中国共享经济领域参与者约有5000万人,服务客户达5亿人,预计未来5年中国共享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0%左右,到2020年其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超过10%。美国科技类博客TechCrunch的独角兽创业企业(价值1亿美元以上的私人企业)排行榜上,前五名中有三家是共享经济企业。截至2017年3月1日,Uber以625亿美元的估值位居榜首;滴滴出行以337亿美元的估值排名第四,紧随其后的是估值为300亿美元的Airbnb。
中欧杰弗里·桑普勒和彼得·莫伦两位教授合作研究共享经济课题。在莫伦教授看来,共享经济的产生,让人们开始思考利用资产刺激需求,对需求方进行洞察并形成战略体系,而这个新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降低风险的能力。桑普勒教授打了一个比方,共享经济模式就像是企业建了一座自带围墙的花园,在里面玩耍的人都知道自己很安全。相比以往,这样的模式蕴藏着巨大价值,因为对企业而言,投入其中的资产量不同,风险更低。
零工共享经济崛起
桑普勒教授预计,将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出现在共享平台上。“这已经发生在我们眼前了,比如编程就有像TopCoder.com这样的平台。”他说,“整个零工经济正在急速扩张。我觉得这会发生在知识密集型的领域,比如会计、工程、法律和战略咨询领域。”
这样的“零工共享经济”的崛起正改变着传统公司的工作文化。中欧管理学助理教授杜雯莉担忧,这将使得目前劳资双方忠诚度下降的问题更为恶化。短期雇员自身也难以融入公司文化,人们需要建立深厚联系来求同存异、有效合作。
共享经济路在何方
先行一步的共享经济巨头已尝试着将自己的品牌触角伸向其他领域。例如Airbnb正在加入旅行定制服务,而Uber正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试点送餐服务。
陈威如教授相信组织、时机和路径(即做什么、何时做)是知名服务企业扩张时面临的最大挑战。莫伦教授则说,多样化中的每个因素都会带来一个相关方、一种复杂度,这同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那些在多样化方面最有可能成功,并且真的能够改变可用资产的利用方式的是那些更有前瞻性的公司。它们知道怎样利用资产,也知道阻碍这种潜在利用方式的风险在哪里。他指出,风险并不仅限于交易双方,并不只关乎房东和房客、司机和乘客,而是在于当地社群。
本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柯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