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副理事长高铁生认为,伴随着“一带一路”产能转移的是大流通,大量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文流等的转移伴随着生产服务的转移。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一方面把中国的商品带出去,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沿线所在国生产的工业消费品和在农场中生产的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不仅要把实体的流通带到国外,同时也要把网上的流通带到国外,可见,“一带一路”将带来十分丰富多彩的流通格局。
商务部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向欣特派员指出,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58亿美元。2016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全年贸易总额达到了6.3万亿人民币,增长了接近0.6%。
来自上海的数据同样印证了“一带一路”商务的热度。据介绍,上海与新加坡、捷克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的经贸结点城市签署了经贸合作备忘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92家商会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贸易商联盟,设立了俄罗斯和日本等近10个国家的商品中心,有澳大利亚、加拿大、越南、秘鲁等九个经济体12个口岸加入了上海的亚太示范电子网络。2016年,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突破5500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出口增长2.9%,直接投资超过了36亿元,中间的工程承包项目合作29亿元,同比增长75%。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一带一路”构建了中国的全球供应链、价值链,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发展中国的经济,同时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一全球供应链追求世界各国的共赢,成为世界经济命运共同体。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