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品消费的动机与心理
刘双舟
  ◆刘双舟

  艺术品消费的目的主要有三种:占有、获利和实用。为了实现这三种目的而采取艺术品消费行动的原因就是艺术品消费动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艺术消费的动机是非常多样化的。

  艺术品消费的从众心理

  艺术消费有时需要消费者做出个人的审美判断,但是大多数艺术消费者在选择艺术作品时,由于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社会地位、自信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从众或随大流心理。

  艺术品消费的攀比心理

  艺术消费中的攀比心理主要存在于收藏型艺术消费中。攀比心理早在中国古代的收藏中已经存在。文人士大夫们借品鉴、赏玩古物来标榜自己的人格理想,并且形成了竞相攀比的风气。

  艺术品消费的炫耀心理

  炫耀心理与攀比心理有一点相似,都是为了自我表现。但是攀比心理有比较的对象,而炫耀更多体现为一种“唯恐人不知”的高调姿态。

  艺术品消费的广告心理

  购买引人关注的艺术品,一方面可以提升本企业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比商业广告效果更好的“轰动效应”,让社会公众快速记住自己的公司和产品。

  艺术品消费的投机心理

  投机的心理主要体现在以投资获利为目的的艺术品消费中。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攀升得越快,真正为了爱好和鉴赏目的的收藏型消费就会下降,同时投资型消费就会增加。市场越好,投资的心理就越强。投资心理的消费抬高了艺术品的价格,增加了艺术品市场上的“泡沫”和风险。

  艺术品消费的求异心理

  与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其他消费品不同,艺术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即便是同一个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艺术品的这种特性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求异心理。求异心理在当今的大众化消费者体现得更为明显。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了艺术消费的主力,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在消费活动中更加注重个性,希望与众不同。这种需求导致艺术市场中出现了“定制化”的创作思潮。

  艺术消费的好古心理

  好古是艺术消费的一个古老动机,由于年代越久远的文物艺术品数量上越稀缺,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越古的东西价值也越高。就越值得珍藏。这一点从作伪主要是仿古这一偏好中可以得到佐证。

  艺术消费的审美心理

  通过欣赏艺术品来满足自己对审美的欲望,这是艺术消费中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心理。通过艺术消费来寻求部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所有消费动机中最正能量的动机。《艺术哲学》艺术的作者丹纳(H.A Taine)曾经说过:人要区别与动物,“开始一种高级的生活,静观默想的生活,关心人所依赖的永久与基本的原因”,有两种途径:一是科学;一是艺术。艺术把最高级的表现基本原因和基本规律的内容传递给大众,人们可以通过易于感受的艺术,人生原因和规律。这是人类艺术消费的第一动机。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福彩专版
   第A21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4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走走走,走啊走……
艺术品消费的动机与心理
把它当批评你就傻了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A26艺术品消费的动机与心理 2017-04-22 2 2017年04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