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一位画家聊天。他说,做中国画家真难,你画得创新了,有人会批评你不讲传统;你画得传统了,有人会批评你因循守旧。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家才有这种“待遇”,西方艺术家成长历程中遭遇的批评压力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艺术家面临的批评主要是私人间在背后的窃窃噪噪,公开场合或者文章中,我们看到的还是赞扬居多。而西方艺术家则更多面对批评家公开的“苛责”。曾有位旅美画家跟我言及某著名批评家,即使应邀出席画展讲话,也照样不顾情面。而且能享受到这样的批评也不容易,没点成就,引不起关注,还请不到他来批评呢。中国艺术家无论知名不知名,从小到大,都能享受到各种“免费”批评,也要惜福。
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要敢于追求自己认定的艺术方向,敢于为之不顾世俗的功利,敢于面对从公众到权威的责难。想做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想在艺术上有创新有突破,首先要在自己心理上过得了这个坎。许许多多被今人视为艺术史上里程碑的艺术家,当年都经受过这样的考验。
艺术家,归根结底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拓荒者,所以与思想的交锋是寻常之事。批评算什么。
不过批评一旦不讲逻辑,也是蛮让人头痛的。讲逻辑的批评,有助于让思想更清晰;不讲逻辑的批评,会把人们脑子搞混。不讲逻辑,恐怕也是我国艺术批评的一种通病。有的批评者本身观点混乱,自相矛盾,不成体系。有的批评者对艺术创作没有体会,只是为做文章而做文章,拼凑观点和辞藻——这种艺术批评,如果你把它当批评你就傻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种另类“艺术创作”,倒也可嫣然一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