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治癌经验带来哪些启示
潘嘉毅
  在精准医疗的时代,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手段已打破国界限制,国内外医学界互相交流、沟通、学习,必将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精准医疗打击肺癌更给力

  “人类基因技术的进步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将癌症带入精准医疗的新时代。”日前,在第八届CSCO上海国际肺癌论坛上,国际知名肿瘤专家、美国国家肺癌研究项目主任、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Ronald B. Natale博士介绍,精准医疗已成为治疗癌症的趋势。肺癌因有着明确的驱动基因,更适合精准疗法。

  Natale博士指出,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找到癌症患者基因突变的靶标,再辅以有针对性的化疗药物进行“精确打击”,然后通过疗效监控标志物精准跟踪治疗效果,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这就是精准医疗治疗肺癌的全过程。由此,肺癌有望成为一个可控、可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也将大幅提高。

  Natale博士所在的美国洛杉矶西达-赛奈癌症中心,近年来在肺癌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除了EGFR与ALK两项检测外,还有ROS1、BRAF以及HER2等项目。中心目前采用两种新一代基因测序仪,新型的诊断方法可针对50种癌症基因进行深入测序,识别2800种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帮助约30%的IV期肺癌患者得到“个体化”治疗方案。这种“精确打击”能够实现更好的治疗有效率与更长的生存时间。

  国际领先的癌症治疗大多采用多学科综合协作模式。Natale博士介绍,在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癌症患者从入院开始,便由多学科医生共同给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而不是等到患者晚期或疑难状况出现时才进行会诊。

  针对“孤立转移灶的处理”,Natale博士提出了美国见解和做法。在肺癌Ⅳ期患者中约有25%存在孤立性转移,这些转移局限在一定的数量与器官的范围内。经传统方法治疗,患者只有3.9个月生存期。据目前的经验,孤立性转移是可以利用微创技术VATS切除或通过先进的影像导航技术来进行手术的,约有10%-30%病人的生存期可达到2年以上。肺癌Ⅳ期患者经过靶向治疗策略联合放化疗等标准治疗,生存期亦有望延长。

  精准筛查后保乳又保命成常态

  以往,确诊乳腺癌的女性会因为患病不得已改变生活轨迹,先住院手术、再接受一个个疗程的轮番化疗……如今,随着体检筛查的普及、分子分型的发现,乳腺癌早诊早治率提高,治疗上强调多学科合作、一体化手术,患者的生活很快恢复如常。国内的治疗理念和治疗策略堪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也获得了更多与国际医学界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布列根和妇女癌症中心乳腺外科主任Mehra Golshan博士来到上海,带来了美国乳腺癌诊疗的最新动态和发展。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全美最佳医院”排行榜中,丹娜法伯/布列根和妇女癌症中心一直位居成人癌症专科前四。Golshan博士介绍,以乳腺癌为例,中心倡导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团队包括肿瘤内科医生、肿瘤外科医生、放射肿瘤科医生、整形外科医生、心理医生、护士等,他们协同作战,尽可能帮助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既保乳又保命,这等两全的结局在国内已很普遍,美国乳腺癌患者实现的比例更高,很大部分功劳归因于成年女性定期的体检筛查。Golshan博士介绍,美国的大多数癌症发现的时候就是早期。在美国,60%左右的乳腺癌患者是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的。仅有36%的患者根据需要做了切乳,三分之二的患者接受了保乳手术或自体脂肪植入重建手术,在微创手术和即时检查协同进行的一体化手术室里可以做到精准切除肿瘤组织,同时保住女性傲人的双峰,避免了因切除乳房带来的身心巨创。另外,中国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5岁至55岁,比美国提早约10岁至15岁,所以中国年轻女性尤需加强乳腺筛查。

  保乳保命兼具,还受益于基因检测的飞速发展。研究发现,目前和乳腺癌发展相关的基因已经达到了40余个。突变频率较高的有21个乳腺癌致癌或抑癌基因,如BRCA1、BRCA2、CHEK2、PALB2、TP53等。癌症中心的独特优势还在于,可以利用到更多以研究为支持的先进疗法,同时为患者提供参加最新临床试验的机会。

  今年,肿瘤免疫治疗再次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评选为年度首要进展。PD-L1等肿瘤免疫治疗新药,在国外已经上市三四年,应用于多种癌症,虽然总体有效率并不高,但有效的病人疗效持久、副作用相对较小。Golshan博士指出,乳腺癌发生发展规律有其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某些热门疗法并不奏效。热火朝天的免疫治疗被寄予根治肿瘤的厚望,但仅限于肺癌和黑色素瘤等,三阴性乳腺癌显示初步的疗效,目前看来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乳腺癌。故而,医生和患者需密切关注诊疗发展,不可盲从。 本报记者 潘嘉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美国治癌经验带来哪些启示
内外科杂交联合作战治疗房颤
现代生活方式催生白内障早发
新民晚报康健园A27美国治癌经验带来哪些启示 2017-04-30 2 2017年04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