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读者之声
     
本版列表新闻
~~~经本报协调,邮政储蓄表示可特殊处理
~~~经本报协调,邮政储蓄表示可特殊处理
~~~经本报协调,邮政储蓄表示可特殊处理
~~~经本报协调,邮政储蓄表示可特殊处理
~~~经本报协调,邮政储蓄表示可特殊处理
     
2017年04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妻子逝后“多”出仨子女
遗留银行卡支取遇尴尬
经本报协调,邮政储蓄表示可特殊处理
陆常青 王新华
  晚报编辑:

  我的妻子于2015年11月去世后,她生前存在邮政储蓄银行的4万多元存款,一直无法取出。由于我不知道密码,银行要求去公证,在公证时发现妻子与我婚前还有3个子女,可是她一直没有告知我。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找到她的孩子谈何容易?跟银行方面反复沟通后,依然无法通融。请求晚报“和事佬”栏目帮助调解。

  读者 李先生

  【本报调解】

  李先生来函叙述:他是一位86岁的老人。2015年11月,她82岁的妻子突发脑溢血去世。为办丧事,他拿着妻子生前在邮政储蓄银行办理的工资卡去银行取钱。可是,由于自己不知道密码,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必须由公证处出具相关公证,拿着公证书才能到银行取款。

  李先生赶到公证处,开了一张证明,可在取回妻子档案时惊诧地发现,妻子在与自己结婚前竟有3个子女,办理公证必须所有合法继承人都要到场。“我与她1963年结婚,至今已经53年了,她却从未告诉我这个事情。”李先生有些手足无措,“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孩子大约也六十岁左右了,现在要我找她的孩子谈何容易啊!”

  李先生表示,这张工资卡内有一半是他的退休工资,这样下去卡内的钱岂不是永远“冻结”了。他先前与邮政储蓄银行的工作人员商量过,可是一直无法解决问题。

  为此,本报记者联系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分行,对方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根据1993年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继承权证明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原则上,如果知道密码,家属带着相关身份证件,可以直接取款。如果不知道密码,只能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因为银行出于防范存款被冒领、保护储户财产安全的考虑,会要求出示公证处的遗产分配公证书。办不了公证,这笔钱只能一直在银行存着。曾有一些不能进行公证或认为费用太高得不偿失的客户,放弃了在银行的存款。这种案例很常见。

  考虑到李先生反映去世的妻子先前有子女,所以银行暂时不能走简化程序给他办理,但是由于他的特殊情况,银行建议李先生委托一位律师进行一个身份信息的查询或证明,银行方面都会积极配合,争取尽快将这笔存款取出来。

  本报记者 陆常青 王新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放风筝钓鱼虾也会成“危险游戏”
买一送一“看人头”
妻子逝后“多”出仨子女 遗留银行卡支取遇尴尬
车上抽烟“治头晕”
ATM机转账后被拖延致吞卡
新民晚报读者之声A05妻子逝后“多”出仨子女
遗留银行卡支取遇尴尬
2017-04-30 2 2017年04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