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的一曲《成都》火了。好多人喜欢这首歌。我觉得也挺好听,旋律平易亲切,其中还有一句很有味道的歌词,“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很有画面感,好拽,北京男孩。成都男孩相对来说更温柔灵巧,会和女孩子手牵手。
对于成都人来说,这首歌里有两个词汇很惹眼,一个是“玉林路”。有人赶紧勘误,说没有玉林路,只有玉林西路、玉林北路……歌词有什么好较真的,就是玉林小区嘛。
好些年前,深圳有个建筑论坛,请刘家琨做发言,他从建筑特色和社区文化的角度专题论述了玉林小区,有一段:“我的工作室设在玉林小区。玉林小区位于成都南面,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风暴开始之前基本成形的。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安居小区……玉林酒吧众多,时尚小店林立,日常生活便利,夜生活丰富多彩,成名多年的艺术家和最年轻的创业者往来出没,如果硬要类比的话,这个社区对成都而言相当于苏荷区之于纽约。”这篇文字后来有人叫它为《玉林颂》。这种煽情方式估计会让刘家琨嘿嘿一下,不笑。
1998年到2008年,以老白夜为基点,旁边的小酒馆,斜对面的飘香火锅,隔壁的龙虾一绝,还有这条街上的那些服装小店……这个场域就像一个时间的大筛子,我和好些老熟人在这里相识相遇,一起厮混,然后慢慢地,又各自从彼此的筛子眼里漏出去,湮没在人海之中。
时间的筛子眼,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哪些人会漏出去?哪些人会留下来?是暂时留下来?还是一直留下来?都说不清楚,基本上全是缘分这个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
《成都》里还有一个词是“小酒馆”。小酒馆对于成都文化艺术圈的人来说,是老窝子的意思,老板唐蕾,也是大家熟悉喜欢的老朋友。最早的小酒馆开在玉林西路上,没几步远是另一个老窝子,翟永明开的白夜酒吧。很多年里,玉林西路是我经常出入的地方,去白夜的时候更多,有时候在白夜的门口那块半月形的空地站一会儿,会看到小酒馆的门口几个身影正在拉拉扯扯之中,一看就是高了。后来小酒馆搬到了玉林西路尽头的芳沁街。
《成都》火了,听说是托了《我是歌手》的福。好玩的是,这首赵雷向唐蕾致敬的《成都》火了后,玉林的小酒馆变成了景点,媒体也蜂拥而上采访唐蕾,吓得她躲去了大理,还向媒体求饶:“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再说啥子了,我只想说不要再提小酒馆,那么小个摊摊儿,装不到那么多那么多人,不要再宣传了。”熟悉唐蕾的人都知道,这是她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