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网友,久无音信,最近贴出九宫格图,张张是婴儿照片。原来做了母亲。
可爱的婴儿,或躺,或爬,或坐;或昂头,或侧目;瞳孔明亮,眼白纯得发蓝。
这就是赤子,是生命之初。
孩子是多么可爱啊,不管谁的孩子。可是,让人心灵融化的,却是她为格图写下的文字:过去的半年感谢陪伴,未来的一生请多关照。
请多关照。这四个字让我无言,沉默良久。
怀胎十月,甘苦自知。哺乳把尿,殊为不易。深更半夜,无时无刻。这个母亲说的却是:感谢陪伴,请多关照。
谦卑。在人生旅途中持谦卑。敬畏。对生命,对创造生命的奇迹,持敬畏。
在谦卑和敬畏的后面,我相信还有坚强。
这可爱的孩子的纯净眼眸,甚至让我读出一点睿智。
我知道这是文字的暗示。如果这个母亲写的是,宝宝你又拉又吐又哭又闹,能不能让妈妈消停点——我会在孩子眼里看到什么呢?
一地鸡毛。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三个孙女,在她将老未老的时候,把第二个孙女接到身边抚养,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孙女大学毕业后,来到城市谋生。老奶奶真的老了,爱人也已去世,她来到二孙女身边小住。巧的是,二孙女的妹妹也来看望自小无缘亲近的姐姐,祖孙三人由此住在同一屋檐下。二孙女无疑是极欢喜的,两个亲人,一个是抚养过自己的奶奶,一个是早该朝夕相处的妹妹。然而事与愿违,没有几天,老奶奶和老三之间起了纷争,互不相让,最终不可开交。起因无非是吃什么,买什么,说了什么,还有看哪个电视频道。
二孙女左右为难。她来到陌生的城市,一切都还未知。刚刚找到工作,薪酬不多,相当一部分要用来付房租。现在,除去应对生存的种种烦扰,回到家里,还要平息祖孙二人的战火。老奶奶是有潜台词的:你姐姐是我养大的,这里我应该做主。小孙女的潜台词则是:这是我姐姐的家,凭什么我要听你的。这祖孙二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她们都是客,而客的第一要义,是让主人心安。
这两个人错在,把自己与主人“粘”得太紧,太看重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主人的权利。
而这个年轻母亲,她老了以后,不会犯老奶奶的错误。她从孩子落地的一刻起,就把他当作应当敬重的个体。她的谦卑敬畏后面有坚强,这样的人,对自己同样敬畏,当她老了,不会被内心的孤独击败。
在一个旅游景点,我看到一对祖孙。老爷子头发雪白,小孙儿两岁左右,他们站在长廊下面。白石铺就的廊道,杯口粗的绿漆廊柱,支撑着深棕色仿古廊檐。老爷子含笑低首,看小孙儿做游戏。这是比较特别的游戏。他的小手抓住一块石头,击打着崭新的廊柱,发出“当当”的轻脆响声。石头虽说不大,但是棱角分明,一眨眼间,绿漆廊柱绽开点点白斑。
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他对老爷子说,你也不管管孩子,他在破坏。老爷子神色不动,望向孩子的眼神满是慈爱。我敬佩这个年轻人,他不是管理人员,但他站在老爷子身边再三提醒。小孙儿看看年轻人,再看看爷爷,换一根廊柱继续他的游戏。老爷子跟着孙儿走,年轻人追着老爷子劝。最后老人让步了,他说走吧,咱们上那边敲。那边还是长廊,绿漆廊柱根根无语。
老爷子的慈祥包容,和年轻母亲的谦卑敬畏,是一回事吗?不是。持谦卑持敬畏的人有是非感,他不会放纵孩子的恶,哪怕是小恶。他会告诉孩子不要做错事,会帮助孩子长成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鲁迅先生问过,我们怎样做父亲,引申一下,即我们怎样做长辈,将近一个世纪,仍然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