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吃口选晚熟品种
驱车来到上海赢宇果蔬生态专业合作社,只见门口除了挂一合作社的牌子,还有一块“赢宇生态农庄”的牌子。
不说满树的梨花早已不见,就是挂枝的梨果也都下树入库了。可一排排镀锌钢管还站在树林里,这是硬件。派什么用场?“赢宇”合作社总经理施利平介绍,自己种的“崇明水蜜梨”是郊区成熟最晚的梨,而上海七八九三个月又是台风多发季节,没有这些过硬的设施,怎么抵挡得了台风?他为此投资七八十万元,为满园梨树建起牢固的“家”。施利平自述,为了选定种什么梨,他跑了北京、山东青岛、泰山、寿光、西安杨林等七八个城市。虽然早熟上市可以抢占销售先机,晚熟还要经受每年的二三次台风,但施利平在几乎吃遍了世界上所能见到的梨,并问过老婆孩子“哪个梨最好吃”之后,认定了这个品种,引进了韩国黄金梨。
肯投入 建农业设施
种梨投资大,回报晚,一棵梨树结果上市需要静候六七年的时间,考验人的耐心,但是,梨树的寿命长,在上海郊区也可以达到七八十年。从2003年起引种,这两年“纯岛牌”崇明水蜜梨脱颖而出,名声鹊起。
在占地150亩的合作社里,有着堪称齐备完美的农业设施:有一座1500平方米的冷库,摘下的梨果第一时间就进入冷链。这种梨皮不厚但硬朗,耐储存,更有一个优点是经过冷链保鲜再取出,味道更好;还有一块500吨的地下储肥池,它通过管道把农家肥料从附近吸纳到池里,经过发酵处理变成有机肥。梨树吃的都是有机肥,加上梨果套的也是国家标准的套袋,难怪这个梨好吃了。
苦钻研 增梨果糖度
施利平入行种梨之后,全身心投入,并聘请了一位专家教授级的老法师前来坐镇指导;工人是从安徽砀山请来的,都是种梨熟手,其中不乏高人。施利平虚心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他说,合作社的梨都是人工授粉出来的,三五个花粉并在一起,用鸡身上的绒毛做成的绒球一朵一朵点出来,很辛苦。呵护花粉更辛苦,花粉从安徽、河北买来后,放在通风处,温度高了不行,湿度高了也不行,施利平用闹钟提醒自己,每隔两小时去看一下。
用心如此,加上善于学习种梨动态和新知识,最后连帮他启蒙的老专家也感到“后生可畏”,放心离去。现在的施利平不仅独当一面,还想更上一层楼:明年将继续优化梨果的质量,增加它的糖度。我这个梨,样子难看点(其实只是皮色差一点)但吃口一定是最好的。
本报记者 朱全弟 特约通讯员 袁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