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房颤是脑中风“真凶”之一
虞睿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所有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患者中,40岁-64岁的患者占近50%;高危人群中,40岁-64岁的人群占比超过60%。这说明我国脑中风年轻化趋势明显。脑中风不是空穴来“风”,那么,中年人发病原因何在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廖德宁教授介绍,追究脑中风中年患者的病根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心房颤动在作祟。数据显示,每6个脑中风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

  房颤的全称是“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室率大多较快,心音强弱不等,节律完全不规则;心室率快时,脉搏短绌明显,也就是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可扪及脉搏快而不齐。持续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明确诊断后一般用药或电复律。更为棘手的是,有一部分无症状的房颤和阵发性房颤,由于症状隐匿,不明显,很多病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房颤,是在中风后,才被诊断为房颤。不少患者未能及时发现及早诊治,长期忽视就容易引发脑中风。

  房颤在心,中风在脑,两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廖德宁教授解释,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和舒张是协调一致的。但心房颤动时,心房快速乱颤,收缩功能基本丧失,心房(尤其是左心耳)中的血流紊乱、瘀滞,易于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供血,造成中风。所以说房颤是因,中风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房颤导致的缺血性中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更加可怕,发病突然,可反复发作,常波及某一血管流域,深达皮层下,造成的栓塞面积大,对神经功能的损伤相当大,呈现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三高”特征。

  卒中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不同,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卒中的有效手段是抗凝治疗。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不断问世,廖德宁教授建议房颤患者可采取更加积极的抗凝治疗策略来预防缺血性卒中。

  在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远离中风也会有帮助。如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有咖啡因的饮料,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杜绝不良生活方式。虞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财经新闻
   第B08版:财经新闻
给面神经“减压”可解除脸部抽搐
糖尿病前期如何做好干预
乳腺癌术后饮食没有绝对禁忌
房颤是脑中风“真凶”之一
美国版康复/康健园B04房颤是脑中风“真凶”之一 2015-11-09 2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