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各界为“医闹入刑”叫好的同时,我们仍要思考,如果仅靠该修正案,能解开医闹的“生死结”吗?
“医闹入刑”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生合法权益,当为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低的道德要求,不应该把过高的期望完全寄予法律的末端治理。同时,法律在介入医患冲突的过程中,必须恪守谦抑原则,不能随意扩大规制范围,避免产生误判误伤的现象。另外,建议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有效提升“医闹入刑”的可操作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医患关系而言,“医闹入刑”是一种细节性修复,惩罚性法律必须同制度建设同步。
真正解决医患矛盾,需政府、医生和患者三方共同努力。政府要充当第一责任人,大力推进医疗改革,破除被诟病已久的“以药补医”,致力打造一条畅通的医疗纠纷诉求与处置通道,建立真正独立于行政管理部门的鉴定机构,建立独立的医疗事故鉴定人制度;医务工作者要真正树立“患者至上”的理念,让民众安心就医;患者要对医护人员多点信任与理解,出现医疗纠纷时冷静对待,主动寻求第三方机构的帮助。(叶日者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