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者照护之家”获读者点赞
邵宁
  “老人福音,善哉善哉!”昨天,本报头版和七版刊登了《2016,社区养老好好“托”一把》,传递了本市计划今年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的消息,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新民晚报APP在首页推送后,也引来广大网友的点赞和评论。

  一位新民晚报APP网友说:“值得赞赏,毕竟我们都要老去,这是解除独生子女后顾之忧的唯一办法。”还有网友说:“政府就应该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样的项目很好,应该大力发展。”“在那的老人真是幸福,希望他们可以住得放心和安全。”还有网友认为,介于医院治疗和家庭照护之间的医养结合的照护正是目前中国所缺少的。

  如何建设、办好更多的长者照护之家?街道在其中应当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欧阳街道的长者照护之家春节后就要向老人开放了。”虹口区欧阳街道干部汪芳芳告诉记者。也有读者提出:“引入社会资源,把养老事业越办越好。”还有些读者提出,短期住养的费用有点高:“每月4000元对很多老年人来说还是偏贵,如果政府、社会组织能承担一部分就好了,毕竟很多老年人退休工资还不到4000元呢。”

  一些读者还对社区如何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长期研究老龄问题的专家孔艺说,老人居家养老最大的需求是两个:一是吃饭,即助餐。在对老年人的需求调查中,助餐一直是第一位的。这就需要开办更多老年食堂或提供更多的送餐服务。二是护理,需要有点专业知识的护理员,或者家政服务员,但现在这样的人很难找,费用也很高。如果能解决这点,社区养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

  上海体育学院退休教授戴炳炎说,年长者、行动不便者确实应按身体状况等级优先安排,这是“静养”。但是,不能忽视“动养”。对那些老而尚健的老人,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动起来,使他们延缓衰老。这里虽也有场地、组织、服务人员等问题,但只要用心,办法还是多于困难。

  首席记者 邵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
   第A2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移民热点/新民教育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长者照护之家”获读者点赞
期盼2016年更加幸福
体彩公告
少年退学打游戏赚钱 家长有错吗
中国福利彩票
上海城市天气预报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美国版互动A15“长者照护之家”获读者点赞 2016-01-06 2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