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读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各抒己见为管理层支招
~~~读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各抒己见为管理层支招
~~~读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各抒己见为管理层支招
~~~读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各抒己见为管理层支招
~~~读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各抒己见为管理层支招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盼医改良方让百姓看病更便利
读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各抒己见为管理层支招
邵宁 高歌
  “提升市民健康水平”,是上海市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上海“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重要内容。时下,看好医生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存在。未来五年,怎样通过新一轮的医改解决好这些问题?医院和医务人员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读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公立医院

  坚持公益属性

  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许剑民表示,公立医院系统是中国整个医疗体系的“主力军”,坚持和提高“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目标。他说:“中国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靠服务收费和药品销售加成,政府的财政拨款占医院运营成本不到10%。政府补贴能否到位以及医保能否为提高的费用买单,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许剑民还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提倡医生多点执业,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其次,建立远程诊疗体系,对于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充分利用网络现代化的优势;最后,加强医药国产化的研发和生产,可有效降低费用。

  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表示,2020年,上海的目标是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医疗科技方面也应该加快步伐。此外,先进诊疗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也应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如日间手术诊疗模式,病人在医院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可提高手术室的诊疗效率;又如以疾病为纽带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分级诊疗

  均衡医疗资源

  “为什么很多市民一生病就喜欢往一些市级大医院跑,而不愿去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读者彭小华的来信探讨的是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去年全年,仁济医院门急诊数量达到397万例,每天平均接待的病人超过1万。市民患小病也去大医院,造成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还浪费医疗资源。彭小华建议,大医院不妨放下架子,多与社区医院结对做好传帮带,专家也不妨定期到社区医院开门诊,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均衡化。

  上海正在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认为,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可使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下沉。三甲医院可加大与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协作,十院医疗集团将建立门急诊转诊平台及远程医疗信息平台,探索做好“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促进有限的医疗资源获得更大的收益。

  医患关系

  对抗共同“敌人”

  规划建议中提出:“倡导尊重医护人员、理性就医。”这一点,得到许多医护人员的认同。“医改的成功与否牵涉到两方面:一个是医,一个是患。医生应该成为医改的主体,他们是人,同样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包括合理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普遍的认同感,而不是现在出现的医生遭到辱骂、殴打甚至伤害的情形。要让医患关系和谐起来。其实,医患双方不应该是对立的,他们共同的敌人应该是‘疾病’。”一位本市三甲医院的高年资医生这样说。

  首席记者 邵宁   

  见习记者 高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
   第A2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移民热点/新民教育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盼医改良方让百姓看病更便利
切实解决基层问题 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ARJ21预计2月底首航
直行?转弯?
2015年上海建了哪些新路新地铁新项目
美国版时政·要闻A02盼医改良方让百姓看病更便利 2016-01-06 2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