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希望政府“给力”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生育率便一直徘徊在低谷。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目前美国整体生育率为1.93,即平均每个女性生育的孩子不到2个。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逆转,随着“婴儿潮”一代进入老年,美国人口平均年龄将上升;而随着“婴儿潮”一代逐渐逝世,美国人口数量将出现下降。
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人口、家庭和生殖健康教授唐纳·斯多比诺认为问题出在“千禧一代”身上,即出生于1980至2000年间的一代人。“他们的自尊很脆弱,很多人还与父母同住,工作不停地换,不稳定与不独立的状态让他们不想生孩子。”
有些专家认为“千禧一代”只是延后生育时间,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根本不想有孩子。
来自波士顿的“千禧一代”布林顿说:“我和朋友会讨论关于谁做多少家务,以及如何安排孩子。”他认为最大的瓶颈似乎是失业问题,因为经济的不确定性,人们害怕继续前进。来自奥克兰的泰奥表示:“如果政府能在住房、学前服务等领域采取支持年轻人的政策,那么有望在接下来几年里听到更多好消息。”
低生育率影响创新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口增加意味着创新和对环境的重视,因为人才是最珍贵的财富。低生育率的国家创新力低下,原因之一是社会资源偏向于满足年长的群体,例如公共财政中更多的社保支出。因而低生育国家不仅缺乏人力资源,也缺乏财力资源来支持创新。
人口学家乔纳森·拉斯特认为:“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整体缩减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后果。长期以来人们被灌输人口爆炸带来的危险,但事实上全球人口的增长目前已经陷入停滞,而且在60年内会出现缩减。”
在美国,生育率下降并非现在才有的现象。在19世纪,白人女性平均要生7个孩子,随后生育率就不断下降,到上世纪40年代二战开始前已接近2.1。只是在二战后“婴儿潮”时期才再次高涨,最高达到4,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又直线下降。
当然下降的原因是多重的,其中包括中产阶层收入长期停滞不前,大学教育普及推迟了结婚和生育年龄,避孕药和同居关系的普及也打破了性、婚姻和生育之间在社会学上的铁三角关系。
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生育率一直比较高,但“少子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全球97%人口生活在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国家。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表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指出,近年来世界几乎所有地区生育率均出现下降,即使生育率最高的非洲,也从2000年至2005年的5.1,下降到2010年至2015年的4.7。
对于“少子化”带来的影响,日本的情况值得引以为戒。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人口出生率就低于死亡率,目前日本的生育率只有1.3,人口减少了100万,成人尿片消费量竟然超过了婴儿尿片。与此相对应,曾经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经济从1991年起平均增长率只略高于1%。
相对日本,美国拥有两大优势,一是对移民的欢迎态度,一是宗教信仰因素,这都会提高生育率。但从长期来看,挑战依然存在。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人口学家和资深研究员威廉·弗雷将美国生育率下降归因于女性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经济不稳定。他认为美国生育率低只是暂时现象,当景气好转时,生育率就会提高。 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