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生活》明年变脸
《暑假生活》编写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报道刊发后,编写组除了请天文专家协助对这道题目进行完善外,也已经组织各学科专家学者对各科题目集中“把脉”。此外,由于本市小学一年级今年秋季语文科目启用全国统编教材,这本孩子们熟悉的《暑假生活》也将顺应教材变化进行修订,明年将新装亮相,但倡导孩子走进自然、观察生活,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一编写原则不会改变。
建议增加实践任务单
上海市地理特级教师、闵行中学校长何美龙介绍,在高中地理教材第一册中,有一个主题关于月球,但是对于学生的知识要求集中于掌握月相变化及其对潮汐的影响,了解日、地、月三者关系等,学生若没有对图表进行进一步分析,很难发现月亮每日“作息规律”不同。另一方面,相比其他学科,天文爱好者在学生中处于“小众群体”。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光污染日益严重,市区观测条件日益不足,留给孩子“抬头望天”的时间和空间也越来越少。
在何美龙看来,每天坚持观察月亮本身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探究,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块“短板”。他建议,如今,申城博物馆、图书馆资源日益充足,不妨邀请专业场馆的专家一起参与《暑假生活》编写,结合场馆资源,在《暑假生活》中为中小学生设计一些“活动任务单”,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走出家门,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丰富知识体系,感知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