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我们泗泾,过年时十分讲究讨个好口彩。在春节的家常菜肴中,烤麸是无论如何少不得的。记得小时候临近过年,奶奶就叮嘱妈妈:“别的不着急,先去买点烤麸。”听那口气,就知道烤麸是多么重要。
奶奶为什么对普通面筋制品的烤麸如此看重呢?原来,这里面就有个口彩,在旧社会,一般妇女的最大愿望就是自己能嫁个好丈夫,终身也就有了依靠。烤麸乃“靠夫”的谐音,所以像我奶奶、妈妈这样的妇女,过年时,首先想到的是这维系她们一生幸福的“靠夫”(烤麸)了。避开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而形成对丈夫的依赖、依附不谈,也说明了“用力扛起大梁”的男人们身负的责任有多重大,是顶梁柱要养家。
再如塌苦菜、豆芽,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但在春节的餐桌上,就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了。塌苦菜在泗泾方言中,谐音为“脱苦菜”,也寓言“塔塔滑滑”过日子。因此,在这辞旧迎新之时,谁不希望自己能摆脱“贫苦”,改变一下不顺畅的境遇,过上“塔滑、顺溜”的生活?所以,塌苦菜在春节的餐桌上,不论贫富都必定据有一席之地。而豆芽,由于它的形状似一柄“如意”,故人们喜欢称其为“如意菜”,让它上餐桌,预兆着一年四季万事如意。又比如,将蛋饺制成一只只“元宝”状,这象征着未来的岁月财源滚滚而来。
如今奔向小康社会,人们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但讲究好口彩的风俗仍在延续。不过有笑话说,如今餐桌上的烤麸,早已不再是“靠夫”的象征,而是“考夫”的喻示,就是要考考丈夫是否对妻子忠诚、是否热爱辛辛苦苦支撑起来的这个家。这正是对我们这个日益繁荣、而又纷繁复杂社会中的一种不良现象的讥刺,也算是针砭时弊吧。而在一笑之余,做丈夫的还是足可引以为戒的!
陆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