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工作,徐逸波指出:一是要把古镇保护定位在文化传承上,深入挖掘各类文脉,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等载体扩大辐射面;二是要注重产业植入,特别要按照松江全域旅游的规划,把文创和文旅结合起来,让泗泾成为上海重要的旅游节点;三是要特别注重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新建筑要应拆尽拆,老建筑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并设计好功能布局;四是要关注古镇风貌的统一,突出烟雨长廊、古桥等泗泾特色景点,打造文化旅游的名片。
泗泾镇党委书记沈雪峰向徐逸波一行介绍了泗泾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概况。5月23日举行的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启动仪式也标志着与上海光明集团的合作项目已正式启动。近两年,泗泾在人文松江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领导小组的关心指导下,重点进行了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规划方案的编制,从2015年10月开始,十易其稿,还邀请相关专家参与方案论证。动迁安置工作加快步伐,在完全自愿、公开的前提下,去年以来已动迁148户,新增安置基地手续也在办理中。在挖掘文脉方面,编撰出版了《人文泗泾丛书》,共三本,分别是综合性介绍泗泾当地风貌的《“四水会波”说泗泾》、讲述泗泾名人轶事的《南村映雪泗泾里》及反映民风民俗的《闲话漫谈七间村》。
沈雪峰谈了在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过程中需要避免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一是避免重硬件建设轻文化挖掘。建风貌容易出形象,但只注重硬件会失去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关注文脉传承易失去厚度,“唤醒记忆,留住乡愁”需建筑更需文化。二是避免重旅游开发轻产业植入。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只有优质产业植入才有生命力,要注重品位,建一些博物馆是必要的。三是避免重理念阐述轻实际投入。风貌保护中资金投入是个大问题,资金保障需要通道,原先的“城中村”改造政策已取消,希望后续出台相关政策。
考察组一行参观了史量才、马相伯等名人故居,还去了安方塔、福连桥、福田净寺等处,对古镇有了更直观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