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业主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种情况不宜推拿
  中医的治疗原则强调“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可以说,受试者的体格差异、精神状态、疾病类别,决定了施术者的推拿方式、力度大小、操作时间。以下六种情况不宜推拿。

  1.过饱、过饿、过累或长期睡眠不佳。吃得过饱,胃肠道血流供应增多,此时推拿会导致大量血液集中体表,使胃肠供血不足,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饭后1小时再推拿。在过饿、过累或睡眠品质不佳的情况下,都可能会因为血糖过低、全身气血供应状态差,在推拿过程中出现类似晕针的“晕推”状况。

  2.脱臼、骨折、急性扭伤期。脱臼、骨折,骨结构不在生理位置时,推拿可能会加重骨关节的错位,甚至引起或加重骨裂对周围神经、血管、脏器的损伤,加重病情;在扭伤的急性期推拿反而会加重软组织肿痛。

  3.皮肤外伤。皮肤发炎、烫伤、外伤等情况下,推拿反而会加重伤势,使发炎情况更恶化,还可能会因为细菌感染,进一步造成蜂窝性组织炎。另外,若有疱疹等皮肤疾病,也有可能因为推拿扩大感染部位,因此,并不建议推拿。

  4.生理期或怀孕期间。女性经期或怀孕期间,通常不推荐对腰部、骨盆部位进行推拿操作,以免刺激子宫,影响正常月经生理过程或对孕妇、胎儿造成影响。

  5.术后。术后受试者除体虚外,其开刀伤口亦未完全愈合,全身气血不足以被推拿调动,此时充足的休息优于推拿。

  6.慢性病患者,尤其肿瘤病人。患有慢性病的人不宜推拿,如心脑血管疾病,其血管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或是钙化问题,不专业的推拿可能会造成硬化斑块脱落,随血液进入颅内,堵塞颅内血管,引发中风;肿瘤病人,一般体虚无力,病人的身体状况可能没办法负担推拿的力量,因此,建议用针灸搭配服药,改善体弱、气虚等问题后,再尝试推拿辅助治疗。

  (摘编自《生命时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业主周刊
   第06版:业主周刊
   第07版:业主周刊
   第08版:业主周刊
如何坐才算“坐对”
六种情况不宜推拿
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为社区综改保驾护航
莫赶时髦“露脚踝” 乍暖还寒谨防“开春病”
社区版业主周刊05六种情况不宜推拿 2018-03-07 2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